《谢景平挽词》
时间: 2025-01-14 01:17: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见奇童髧两髦,遽惊名誉众推高。
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
方看凌云驰騄骥,已嗟埋玉向蓬蒿。
追思阳夏曾游处,抚事伤心涕满袍。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那位奇才童子,头发如云,令人惊叹于他的名声与声誉。
东山的门第与家风仍在,西汉的文章与力量亦令人仰慕。
刚刚看见那匹凌云飞奔的骏马,没想到已然埋没于蓬蒿之中。
追忆曾经游玩的阳夏,触景生情,不禁泪水湿满了我的衣裳。
注释
- 奇童:指年少而才华出众的年轻人。
- 髧:头发蓬松的样子。
- 遽:急速、突然。
- 东山子弟:指东山高士,代表高洁的品德和家风。
- 西汉:指中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强调其文化的博大精深。
- 凌云:形容气势或志向高远,常用于形容骏马。
- 埋玉向蓬蒿:比喻优秀人才被埋没在普通的环境中。
- 阳夏:指阳夏地区,可能是诗人曾游玩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史学等领域都有显著成就,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创作背景
《谢景平挽词》是欧阳修为悼念友人谢景平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惋惜之情。谢景平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诗中通过对他的回忆,反映了对才俊被世俗所埋没的无奈与悲叹。
诗歌鉴赏
这首《谢景平挽词》体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情感与对朋友的真挚怀念。整首诗通过回忆、感叹等手法,传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讴歌与对其短暂生命的惋惜。
开头两句描绘的是对谢景平年少成名的回忆,"奇童"与"髧两髦"展现出他出众的外貌与才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提到“东山子弟”和“西汉文章”,不仅是对谢景平家风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他学识的赞叹,展现出一种高洁的士人风范。
“方看凌云驰騑骥”这句,诗人原本想要赞美友人的志向与才能,然而“已嗟埋玉向蓬蒿”则转入对其才华被埋没的感慨,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两句追忆与友人共同游玩的地方,带出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见奇童髧两髦:忆起年轻时见到那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发型蓬松,英俊非凡。
- 遽惊名誉众推高:他的名声迅速引人注目,受到众人的推崇和赞誉。
- 东山子弟家风在:东山的士子依然承载着良好的家风与文化传统。
- 西汉文章笔力豪:西汉时期的文学风采仍然令人仰望,强调了文化的传承。
- 方看凌云驰騑骥:刚想要赞美那匹如凌云飞奔的骏马。
- 已嗟埋玉向蓬蒿:却不料才华被埋没在平凡的环境中,令人叹息。
- 追思阳夏曾游处:回忆起曾与友人游玩的阳夏之地。
- 抚事伤心涕满袍:对往事的追忆使我悲伤不已,泪水湿满了衣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才华横溢的友人与“凌云驰骥”相提并论,强调其卓越不凡。
- 对比:对比“驰骥”的高昂与“埋玉”的落寞,突显才华被埋没的悲哀。
- 排比:多种景象与情感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流露出对朋友谢景平的怀念与惋惜,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才华被埋没的无奈,深刻揭示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童:象征年轻的才华与希望。
- 东山:象征高洁的品德和文化的传承。
- 凌云:象征追求理想与志向的高远。
- 蓬蒿:象征被埋没的才华,带有悲凉的色彩。
- 阳夏:象征美好的回忆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谢景平挽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欧阳修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东山子弟”代表什么?
- A. 描述自然景观
- B. 赞美高洁的士人风范
- C. 表达对财富的渴望
-
诗中“埋玉向蓬蒿”的意思是?
- A. 突出才华
- B. 描述生活的富裕
- C. 表达才华被埋没的悲哀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无题》 - 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春望》中,杜甫通过对国家破败的感叹与个人遭遇的描写,体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苦闷,与欧阳修对友人去世的感伤形成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的追求,与欧阳修的沉重情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