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时间: 2025-01-14 21:44:53

十月天公作诗悲,负霜鸿雁不停飞。

莽连万里云一去,红尽千林秋径归。

病夫搜句了节序,小斋焚香无是非。

睡过三冬莫开户,北风不贷芰荷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天公作诗悲,
负霜鸿雁不停飞。
莽连万里云一去,
红尽千林秋径归。
病夫搜句了节序,
小斋焚香无是非。
睡过三冬莫开户,
北风不贷芰荷衣。

白话文翻译:

十月的天空似乎在为我写诗而感到悲伤,
满载霜寒的鸿雁不停地飞翔。
苍茫的云层连绵不绝,
秋天的红叶已经遍地凋落,我也只能沿着秋径而归。
我这个病弱的人努力找寻字句来应和季节的变换,
在小书斋中焚香以求平静,却无所谓是非。
冬天已度过了三个月,宁愿不再打开窗户,
北风也不再为我保留那淡淡的荷衣。

注释:

  • 天公:指天空或天气,常用以指代自然的力量。
  • 负霜:指承载霜冻,形容鸿雁在寒霜中飞行。
  • 莽连万里:形容云层广袤无际,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 千林秋径:秋天的树林已经失去了红色,变得光秃,意喻秋天的结束。
  • 病夫:身患疾病的人,指代诗人自己,表现出一种无奈。
  • 小斋:小书房,指安静的读书或写作的地方。
  • 焚香:点燃香料,常用于静心或祭祀。
  • 北风不贷:北风不再宽容,象征严酷的冬天即将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48-1117年),字希白,号澄江,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作者晚年,身体多病,面临人老、时光流逝的感慨。十月的秋天正是自然由繁华走向凋零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十月》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十月的景象,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首句“十月天公作诗悲”以拟人手法将自然拟为诗人,仿佛在为秋天的凋零而感到悲伤,情感的基调立即呈现。接下来的“负霜鸿雁不停飞”,描绘出寒霜中的鸿雁,象征着离别与生命的脆弱。

“莽连万里云一去,红尽千林秋径归”则通过广袤的云层和凋落的红叶,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苍凉、孤寂的秋意。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也隐喻着人生命的流逝与无常。后半部分“病夫搜句了节序”则暗示诗人自身的身体状况,病弱的身躯让他对时节的感受更加敏锐,同时也充满无奈。

整首诗以秋天的萧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月天公作诗悲:十月的天空似乎在为我写诗而感到悲伤,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感伤。
  2. 负霜鸿雁不停飞:承载霜寒的鸿雁不息飞翔,象征着失去与流亡。
  3. 莽连万里云一去:形容万里云层连绵不断,暗示时间的无情。
  4. 红尽千林秋径归:红叶已尽,秋天的路径变得萧索,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5. 病夫搜句了节序:病中诗人试图在季节变换中寻求灵感,显露出无奈。
  6. 小斋焚香无是非:在小书房中焚香,求得内心的平静,超然于世俗的是非。
  7. 睡过三冬莫开户: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宁愿不去打开窗户,表达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8. 北风不贷芰荷衣:北风无情,指代即将到来的严冬,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天公作诗”,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红尽千林秋径归”,上下句对称工整。
  • 象征:鸿雁、红叶、北风均为生命无常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借助秋天的景色,深刻反思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变迁,展现出一种孤独、悲伤与哲思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 :代表寒冷,暗示生命的脆弱。
  • :象征无尽的时间与空间。
  • 红叶:象征青春的逝去与衰老。
  • 北风:象征严酷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负霜鸿雁不停飞”中的“负霜”指什么?

    • A. 承载霜冻
    • B. 负担沉重
    • C. 霜冻的颜色
    • D. 霜冻的季节
  2. “小斋焚香无是非”中“无是非”的意思是:

    • A. 有争论
    • B. 无所谓
    • C. 有对错
    • D. 有邪正
  3. 诗人对北风的态度是:

    • A. 欢迎
    • B. 恐惧
    • C. 逃避
    • D. 赞美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与义的《十月》更加内省,侧重于个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