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山二首
作者: 陈与义
出山复入山,路随溪水转。
东风不惜花,一暮都开遍。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我出山又再入山,路途随着溪水蜿蜒而行。
东风爱护花朵,让它们在傍晚时分竞相开放。
注释:
- 出山:指离开山岭,此处暗示诗人的游历与心境变化。
- 复入山:再次进入山中,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
- 路随溪水转:比喻行走的路径随溪水的流向而变化,体现出一种自然的随意与自由。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不惜花:形容东风对花的呵护,表明春风的温柔与怜爱。
- 一暮都开遍:傍晚时分,花朵盛放,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逸夫,南宋诗人,生于1000年左右。其诗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入山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索,并在此过程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追求与人文精神的探索。
诗歌鉴赏:
《入山二首》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出山入山的自然场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中“路随溪水转”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与诗人内心的自由。溪水的流动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更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时间的推移,诗人随之而动,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着一种无声的对话。
而“东风不惜花”则是对春天的赞美,春风的温暖使得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最后一句“一暮都开遍”描绘了花朵在傍晚时分的盛开,寓意着生命的绚丽与短暂,给人以深深的感慨。诗人的情感在此达到高潮,既有对自然的陶醉,也有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引发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山复入山:表现诗人不断在自然中穿行,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与探索。
- 路随溪水转:溪水的流动引导着诗人的行走,体现出一种随和与自然的和谐。
- 东风不惜花:春风的关爱表现了自然对生命的滋养,预示着春天的生机。
- 一暮都开遍:花朵在傍晚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绚烂,令人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对花的呵护,突出了春天的温暖。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情感,体现出大自然的柔情。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代表自然的高远与宁静。
- 溪水:象征流动的生命与自由。
- 东风: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花:生命的美丽与繁荣,象征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出山复入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城市生活
- B. 自然
- C. 战争
-
“东风不惜花”中“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一暮都开遍”说明了花的什么特征?
- A. 短暂与绚烂
- B. 凋零与枯萎
- C. 幽静与安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陈与义的《入山二首》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后者则表现了对远景的眺望与豪情。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分别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和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