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秋夜长》

时间: 2025-01-03 03:11:13

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

拭泪相思寒漏长。

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

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闻落叶,

应怜寒女独无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
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闻落叶,应怜寒女独无衣。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银河如同飞舞的玉霜,北风扫过,带走了荷花的香气。含情的我在孤独的灯下纺织,泪水拭去,思念的时光在寒冷的漏斗中渐渐流逝。檐前的碧云静谧得如同水面,月亮悬挂,栖息的乌鸦啼叫着升起。是谁家少妇在忙着织鸳鸯的机巧,锦缎的帷幕深深掩住了门扉。在白玉窗前听见落叶的声音,真该怜惜那独自一人的寒女没有衣物可穿。

注释:

  • 飞玉霜:形容秋夜的星光明亮,像飞舞的霜一样。
  • 荷香:荷花的香气,象征着夏天的气息。
  • 纺织:指的是织布,含有情感的劳动。
  • 寒漏长:指的是寒冷的漏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碧云:形容秋天的云彩,清澈而宁静。
  • 鸳机:指的是织鸳鸯图案的机巧,象征爱情。
  • 白玉窗:象征着富贵和美好,寓意着窗外的寂寞与落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号惭愧,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古风,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离别和思乡情感的普遍共鸣。

诗歌鉴赏:

《效古秋夜长》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孤独。首联“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秋天的银河与北风的扫荡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清冷的画面。接下来的“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则将情感的深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一边纺织,一边流泪,仿佛在用自己的情感编织夜的孤寂。后面的描写又转向外界的环境,静谧的“碧云”与悬挂的“月”,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然而“栖乌啼鸟起”又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则通过少妇的忙碌与白玉窗前的落叶,反映出生活的多样与个体的孤独,形成一种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汉飞玉霜:描绘秋天的银河,象征着清冷与明亮。
  2. 北风扫荷香:北风带走了夏季的气息,暗示时间的流逝。
  3. 含情纺织孤灯尽:在孤灯下工作,表露出内心的情感与孤独。
  4. 拭泪相思寒漏长:思念之情伴随着泪水,时光在寒冷中流逝。
  5. 檐前碧云静如水:描绘秋夜的宁静,渲染出一种平和的氛围。
  6. 月吊栖乌啼鸟起:月亮的明亮与鸟儿的鸣叫,暗示一种孤单的景象。
  7. 谁家少妇事鸳机:表现出对爱情与家庭生活的思考。
  8. 锦幕云屏深掩扉:透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和封闭的感觉。
  9. 白玉窗中闻落叶:白玉窗前听见落叶的声音,象征着时光与孤寂。
  10. 应怜寒女独无衣:表达对孤独女性的同情,传达了人性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飞舞的玉霜。
  • 拟人:将北风和荷香赋予情感。
  • 对仗:如“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汉:象征着秋天的孤寂与冷清。
  • 北风: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 孤灯: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碧云:传达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 白玉窗:象征着美好而又脆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包括哪些?

    • A. 秋汉、北风、荷香
    • B. 春风、花香
    • C. 夏雨、雪花
  2. 诗中“白玉窗”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容易破碎的美好
    • C. 平凡的生活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

    • A. 直接叙述
    • B. 通过描写落叶的声音
    • C. 通过描写少妇的忙碌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钱起的《效古秋夜长》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夜的孤独和思念,但钱起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王维则沉浸在自然的美中。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