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
时间: 2025-01-19 15:5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
作者:钱起 〔唐代〕
僻陋病者居,蒿莱行径失。
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
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
沉疴不冠带,安得候蓬荜。
清扬去莫寻,离念顷来侵。
雀栖高窗静,日出修桐阴。
枕上忆君子,悄悄唯苦心。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偏僻的地方,生病的我与世隔绝。
谁会知道我身为贵族,却只能忍受病痛的孤独?
门外的琴声尚未停留,室内已经弥漫了兰花的香气。
因病无法佩戴冠带,何以能等候那蓬荜之客?
清风远去再也无法寻找,离别的忧虑渐渐侵袭心头。
小鸟栖息在高窗静谧的地方,阳光透过桐树的树影洒入室内。
卧在枕上思念你,心中充满无尽的苦楚。
注释:
- 僻陋:偏僻,环境荒凉的地方。
- 蒿莱:指荒草,形容环境的荒凉。
- 簪绂:指官吏的象征(例如佩戴的饰物),表示身份地位。
- 幽忧疾:指隐秘的忧虑和病痛。
- 珂声:指琴声。
- 兰气:兰花的香气,象征高洁、雅致。
- 沉疴:重病。
- 冠带:指官员所佩戴的冠和带,象征身份。
- 候蓬荜:等待来访的客人,蓬荜比喻简陋的居所。
- 清扬:清风或清亮的声音。
- 雀栖:小鸟栖息,形容环境的宁静。
- 悄悄:形容思念的心情悄然无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 730 年-约 799 年),字仲明,号少游,唐代诗人,出身于士族,曾任职于朝廷。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作于钱起生病期间,表现了诗人在病榻上的孤独与对于友人的思念。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病痛的感受以及对友人关怀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情冷暖。
诗歌鉴赏:
此诗以病中之苦为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于偏僻之地,因病而与世隔绝,反映出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谁知簪绂贵”的反问,表达了身份与病痛的矛盾,揭示了即使是身为贵族,却也难免遭受病痛的折磨。诗中提到的“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突出了一种宁静而又悲伤的气氛,琴声未至,兰香已满屋,显示出诗人在病榻上的思绪与感受。
“沉疴不冠带,安得候蓬荜”一语道出了病痛让人无法再以往的身份自处,强调了病痛对生活状态的影响。后半部分的“清扬去莫寻,离念顷来侵”,则表现出思念朋友的愁苦,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绪不禁飘向远方的友人。最后两句“雀栖高窗静,日出修桐阴”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外界的美好与自己内心的苦闷形成鲜明对比,结尾的“枕上忆君子,悄悄唯苦心”更是将思念与苦闷的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内心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僻陋病者居:描述了诗人病重、居住在偏僻环境中,体现了孤独感。
- 蒿莱行径失: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行径失去,形容诗人的无奈。
- 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反映社会对身份的偏见,贵族身份并不能减轻病痛的折磨。
- 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琴声未到,兰香已满,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美好。
- 沉疴不冠带,安得候蓬荜:因病无法维持体面,显示出对来访者的渴望。
- 清扬去莫寻,离念顷来侵:清风已去,思念却渐渐涌来,表现出内心的苦楚。
- 雀栖高窗静,日出修桐阴:描绘清晨的宁静,外界美好与内心苦闷形成对比。
- 枕上忆君子,悄悄唯苦心:最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情感深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蒿莱”,比喻环境的荒凉。
- 对仗:如“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雀栖”,将小鸟赋予了情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病痛、孤独和友人思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反映了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病者:象征孤独与无助。
- 兰气:象征高洁与雅致,暗示友人的关心。
- 雀栖:象征宁静与孤独。
- 桐阴:象征清新与美好,形成了内外环境对比。
- 枕上思念:象征对友人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生活?
A. 富丽堂皇
B. 僻陋病者居
C. 繁华热闹
D. 闹市区 -
诗中提到的“珂声”指的是什么?
A. 书声
B. 琴声
C. 鸟鸣
D. 风声 -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在哪一句?
A. 雀栖高窗静
B. 日出修桐阴
C. 枕上忆君子
D. 沉疴不冠带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战争带来的孤独与忧愁。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钱起的《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了在病痛或动荡环境中的孤独感,但钱起更侧重于个人对友人的思念,而杜甫则反映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