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时间: 2024-09-19 21:34:30
雁荡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
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
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荡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白话文翻译
雁荡山的瀑布烟雾苍苍,中条山的瀑布声如雷鸣,只有天台山的瀑布不奇特在瀑布本身,而奇特在石梁,就像人侧卧张开一只手臂。它的力量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天之上的九道银河霜。我来到这里正值连绵的雨天,两崖之间风更加猛烈。松涛声一涌千万重,大水冲夺了游人的道路。重重山岗合围如城,震电万车争相轰鸣。山头的草木似乎想迁移,只有虎啸和苍龙的吟唱。不久雨停了,月光湿润,月下的瀑布比雨中的瀑布更宁静。千山万山只有一种声音,耳畔的众响都休息了。静中疑似曲江的涛声,这里云垂,那里海立。我曾经观潮也观瀑,浩气充满胸中。不用眼睛看而用耳朵听,斋心三日如听钧天之瑟。造物主赐予我这美景毫不吝啬,所到之处江山都奇特,山僧笑着摇头说,雨瀑和月瀑都不如冰瀑美妙。破玉裂琼凝固不流,黑光中线条空明幽深。层层冰积压忽然崩塌,天崩地裂,天空晴朗。前面的冰已裂,后面的冰接着崩塌,一天之内玉山百次崩倒。这时樵夫和牧人无声,游人绝迹,老僧扶杖深入探幽。山中的胜景不传到山外,武陵的难处无法向渔郎道明。话音刚落,月亮落下,山茫茫一片,只觉得石梁之下烟雾苍苍,雷声隆隆,夹带着风雨,浩浩如河江。
注释
- 雁荡之瀑:指雁荡山的瀑布。
- 中条之瀑:指中条山的瀑布。
- 天台之瀑:指天台山的瀑布。
- 石梁:指瀑布下的石桥。
- 青霄九道银河霜:比喻瀑布如银河般美丽。
- 斋心三日钧天瑟:比喻心境宁静,如听天上的音乐。
- 造物贶我良不悭:指自然赐予的美景毫不吝啬。
- 破玉裂琼凝不流:形容冰瀑的美丽和坚固。
- 层冰积压忽一摧:形容冰瀑崩塌的壮观景象。
- 武陵难向渔郎道:比喻山中美景难以向外人道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源(1794-1857),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主张变法图强,著有《海国图志》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台山观瀑的经历,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瀑布的描绘,展现了瀑布的壮丽和美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瀑布比作银河,将石梁比作侧卧的人,形象生动。诗中还通过对雨瀑、月瀑和冰瀑的对比,突出了冰瀑的独特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荡之瀑烟苍苍:雁荡山的瀑布烟雾苍苍,形容瀑布的朦胧美。
- 中条之瀑雷硠硠:中条山的瀑布声如雷鸣,形容瀑布的声势浩大。
-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只有天台山的瀑布不奇特在瀑布本身,而奇特在石梁,突出石梁的独特。
- 如人侧卧一肱张:比喻石梁像人侧卧张开一只手臂,形象生动。
-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夸张地形容石梁的巨大力量。
- 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比喻瀑布如银河般美丽。
- 我来正值连朝雨:作者来到这里正值连绵的雨天。
- 两崖佰束风愈怒:两崖之间风更加猛烈,形容环境的恶劣。
- 松涛一涌千万重:形容松涛声的浩大。
- 漭泉冲夺游人路:大水冲夺了游人的道路,形容瀑布的威力。
- 重岗四合如重城:重重山岗合围如城,形容山势的险峻。
- 震电万车争殷辚:震电万车争相轰鸣,形容瀑布的声势。
- 山头草木思他徙:山头的草木似乎想迁移,形容环境的恶劣。
- 但有虎啸苍龙吟:只有虎啸和苍龙的吟唱,形容山中的神秘。
- 须臾雨尽月华湿:不久雨停了,月光湿润,形容环境的转变。
- 月瀑更较雨瀑谧:月下的瀑布比雨中的瀑布更宁静,形容瀑布的不同状态。
- 千山万山惟一音:千山万山只有一种声音,形容环境的宁静。
- 耳畔众响皆休息:耳畔的众响都休息了,形容环境的宁静。
- 静中疑是曲江涛:静中疑似曲江的涛声,形容瀑布的声势。
- 此则云垂彼海立:这里云垂,那里海立,形容瀑布的壮观。
- 我曾观潮更观瀑:我曾经观潮也观瀑,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浩气胸中两仪塞:浩气充满胸中,形容心境的宁静。
- 不以目视以耳听:不用眼睛看而用耳朵听,形容心境的宁静。
- 斋心三日钧天瑟:斋心三日如听钧天之瑟,形容心境的宁静。
- 造物贶我良不悭:造物主赐予我这美景毫不吝啬,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所至江山纵奇特:所到之处江山都奇特,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山僧掉头笑休道:山僧笑着摇头说,形容山僧的态度。
- 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雨瀑和月瀑都不如冰瀑美妙,突出冰瀑的独特之美。
- 破玉裂琼凝不流:形容冰瀑的美丽和坚固。
- 黑光中线空明窈:形容冰瀑的美丽和幽深。
- 层冰积压忽一摧:形容冰瀑崩塌的壮观景象。
- 天崩地坼空晴昊:形容冰瀑崩塌的壮观景象。
- 前冰已裂后冰乘:前面的冰已裂,后面的冰接着崩塌,形容冰瀑的壮观景象。
- 一日玉山百颓倒:一天之内玉山百次崩倒,形容冰瀑的壮观景象。
-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这时樵夫和牧人无声,游人绝迹,形容环境的宁静。
- 老僧扶杖穷幽讨:老僧扶杖深入探幽,形容老僧的态度。
- 山中胜不传山外:山中的胜景不传到山外,形容山中美景的神秘。
- 武陵难向渔郎道:武陵的难处无法向渔郎道明,比喻山中美景难以向外人道明。
- 语罢月落山茫茫:话音刚落,月亮落下,山茫茫一片,形容环境的宁静。
- 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只觉得石梁之下烟雾苍苍,雷声隆隆,形容瀑布的壮观。
- 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夹带着风雨,浩浩如河江,形容瀑布的壮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瀑布比作银河,将石梁比作侧卧的人。
- 拟人:如山头的草木似乎想迁移,只有虎啸和苍龙的吟唱。
- 夸张:如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 对比:如雨瀑、月瀑和冰瀑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诗中通过对瀑布的描绘,展现了瀑布的壮丽和美丽,通过对雨瀑、月瀑和冰瀑的对比,突出了冰瀑的独特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瀑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石梁:象征着自然的奇特和神秘。
- 松涛:象征着自然的声势和力量。
- 冰瀑: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坚固。
- 月华: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瀑布:在中国文化中,瀑布常常被视为自然的力量和美丽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壮丽。
- 石梁:石梁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自然的奇特和神秘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奇特和神秘。
- 松涛:松涛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自然的声势和力量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声势和力量。
- 冰瀑:冰瀑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自然的美丽和坚固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美丽和坚固。
- 月华:月华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自然的宁静和美丽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瀑布有哪些? A. 雁荡之瀑 B. 中条之瀑 C. 天台之瀑 D. 以上都是
-
诗中将天台之瀑的石梁比喻为什么? A. 银河 B. 侧卧的人 C. 雷鸣 D. 烟雾
-
诗中提到的冰瀑有什么特点? A. 美丽而坚固 B. 声势浩大 C. 朦胧美 D. 宁静
-
诗中提到的月瀑和雨瀑有什么不同? A. 月瀑更宁静 B. 雨瀑更宁静 C. 月瀑更声势浩大 D. 雨瀑更美丽
答案:
- D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魏源的《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都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但李白更注重瀑布的声势和美丽,而魏源更注重瀑布的奇特和神秘。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魏源的《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对历史的感慨,而魏源更注重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源全集》:收录了魏源的全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史学著作等。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魏源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