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奉教作》

时间: 2025-01-19 16:42:40

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

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
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白话文翻译:

时光如白玉烛般流逝,年头已尽,而铜制的时钟滴答声仍然漫长。池水冷得结成冰,夜晚的寒冷使得庭院里积满了清晨的霜。兰花的心情尚未动摇,梅花的院子似乎即将绽放芬芳。徘徊在岁末之际,回首凝望春天的光辉。

注释:

  • 玉烛:古代用来计时的蜡烛,这里象征时光流逝。
  • 铜史:古代的记录时间的器具,指钟表。
  • 池冷:指池水因寒冷而凝结成冰。
  • 兰心:兰花的心情,象征高洁与典雅。
  • 梅馆:梅花的栖息之处,暗指梅花的美丽与清香。
  • 裴回:徘徊的意思。
  • 顾步:回头看,步伐停留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兰心梅馆:兰和梅在古诗中常作为高洁品格的象征,代表着雅致与清幽。
  • 岁晚:表明时间的流逝,常用于描写年末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634年-约684年),唐代诗人,字太白,号少游,原籍河东,后居长安。李峤以其唐诗的清丽、婉约著称,作品多以抒情、咏物为主,继承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创作背景:

《十二月奉教作》创作于岁末,诗人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末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春天的渴望。开头两句以“玉烛”和“铜史”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年末的到来。冬天的寒冷让池水凝结,庭院积满了霜,营造出了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传达出一种期待的情感,尽管外界环境依然寒冷,但内心的情感与希望却在悄然生长。最后两句以“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收束,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即将过去的年的不舍,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内涵。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现实的寒冷,又有内心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烛年行尽:用玉烛象征时间,强调年末的到来。
  2. 铜史漏犹长:钟表仍在滴答,显示时间的漫长。
  3. 池冷凝宵冻:描绘冬夜池水因寒冷而结冰的情景。
  4. 庭寒积曙霜:庭院里因为寒冷而结霜,暗示寒冷的冬季。
  5. 兰心未动色:兰花的心情未被寒冷所影响,表现高洁的品格。
  6. 梅馆欲含芳:梅花的院子似乎即将绽放,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7. 裴回临岁晚:徘徊在岁末,表露出对时间的思考。
  8. 顾步伫春光:停下脚步,眺望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烛”比喻时间的无情流逝。
  • 对仗:前后句的对仗工整,如“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 拟人:兰心、梅馆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待,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烛:象征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
  • 铜史:象征历史与时间的记录。
  • 兰心:象征高洁、典雅的品格。
  • 梅馆:象征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烛”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时间流逝
    C. 寒冷
    D. 春天

  2. “庭寒积曙霜”中“曙霜”指的是什么? A. 晨曦
    B. 霜
    C. 雪
    D. 雾

  3. 这首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愤怒
    B. 期待
    C. 忧伤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终南山》: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2. 杜甫《春望》:反映对春天的渴望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时间流逝与自然美景,但更多表现豪情壮志,与李峤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李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