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夏墟山园》

时间: 2025-01-17 10:46:13

松处筑亭何日见,霜时开径去年行。

速排忙事成幽事,已觉贪山浪得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夏墟山园
作者:张镃 〔宋代〕
松处筑亭何日见,霜时开径去年行。
速排忙事成幽事,已觉贪山浪得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松树间搭建的亭子,何时才能再见到呢?
霜降时节的小路,去年的时候曾经走过。
匆忙地处理繁杂的事务,才得以享受那幽静的山林,
现在已经觉得贪恋那山间的涛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处:松树生长的地方。
  • 筑亭:建造亭子,古代常用以休憩或观景。
  • 霜时:霜降的季节。
  • 开径:开辟的小路,指小径的出现。
  • 速排:迅速处理,忙于事务。
  • 幽事:幽静的事情,通常指隐逸生活。
  • 贪山浪得声:贪恋山中的波涛声。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松处筑亭”,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雅士在山水间修建亭子以便游玩、吟诗作画的传统。
  • “霜时开径”意指岁月流逝,回忆过去的游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华,号松隐,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往昔游历的追忆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繁忙生活中的无奈和对安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切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松树和亭子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向往。然而随着“速排忙事”一句的转折,诗人突然从理想的山中隐逸变为面临现实的忙碌,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中“贪山浪得声”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求。整首诗在清新的意象中蕴含深邃的情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处筑亭何日见:诗人回忆与松树相伴的亭子,表达了对过去宁静时光的思念。
  2. 霜时开径去年行:提到霜降时节的小路,暗示时间的流逝,去年曾经走过的地方现在已然模糊。
  3. 速排忙事成幽事:急于处理繁杂事务,虽然忙碌,但最终得以享受幽静的山林。
  4. 已觉贪山浪得声:对山中涛声的贪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忙碌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意象:松树、亭子、霜降、小径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反映了在繁忙生活中对宁静的渴求,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着自然的静谧与恒久。
  • 亭子:象征休憩、思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小径:寓意着探索与旅程,代表着往昔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松处筑亭”的意象代表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自然的宁静
    C. 霜降的季节
    D. 游子的离别

  2. 诗人对“山浪得声”的态度是? A. 厌烦
    B. 贪恋
    C. 无所谓
    D. 忽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张镃的《忆夏墟山园》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镃更突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和谐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