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生查子
作者: 莫仑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三两信凉风,七八分圆月。
愁绪到今年,又与前年别。
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
欲识此时情,听取鸣蛩说。
白话文翻译:
几阵凉风吹来,几分明月高悬。
今年的愁苦,又与前年离别。
被褥单薄容易感到寒冷,烛光忽暗即灭。
若想知道此时的心情,听听那蝉鸣的低语。
注释:
- 三两信凉风:形容微凉的秋风,"三两"指数量不多,给人轻柔的感觉。
- 七八分圆月:指明亮的月亮,"七八分"形容圆月的形态,暗示着秋季的夜晚。
- 愁绪到今年:表达了诗人对往年愁苦的回忆。
- 衾单容易寒:被褥单薄,容易感到寒冷,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烛暗相将灭:烛光逐渐变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沉重。
- 鸣蛩:指秋蝉,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和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层的情感,符合古诗中常见的以物寄情的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莫仑,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情的表达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秋冬的景象,常蕴含个人的感伤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生查子》创作于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往年愁苦的追忆,以及对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生查子》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情景。开头的“凉风”和“圆月”勾勒出清冷的秋夜氛围,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沉重,诗人不仅回忆起往年的愁绪,还感受到如今的寒冷与孤独。最后一句更是引人深思,若想理解此时的情感,唯有倾听那秋蝉的鸣叫。这种对比手法,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也让人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两信凉风:通过微风的描写,暗示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凉意。
- 七八分圆月:圆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愁绪到今年,又与前年别:诗人对过去的惆怅与现在的孤独形成对比。
- 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生活的单薄与心情的暗淡,反映出内心的苦闷。
- 欲识此时情,听取鸣蛩说: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通过秋蝉的鸣叫传达心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凉风”、“圆月”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 拟人:将秋蝉的鸣叫赋予情感,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对孤独的思考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深深的愁绪与无奈,折射出人对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也暗示内心的凉意。
- 圆月:象征团圆与思念,暗示对往年的回忆。
- 烛光:代表生活的光亮与希望,逐渐暗淡则暗示情绪的低落。
- 鸣蛩:秋蝉的鸣叫,象征孤独与思绪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 A. 雨、雪
- B. 风、月
- C. 花、鸟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愤怒
-
“衾单容易寒”中“衾单”指的是什么?
- A. 被褥
- B. 衣服
- C. 食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孤独和思念,但更加细腻柔情。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更为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