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水平如席,远山高于枕。江水吞天来,群山赴江饱。江树排圆荠,江云浴烂锦。横江剪一帆,削耳风凛凛。回望海门烟,日出金波淰。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水面平坦如席子,远山比枕头还要高。江水如同吞噬天空般流入,群山也向江中倾斜而来。江边的树木像圆形的荠菜,江上的云彩如同浸泡在华丽的锦缎中。横渡江面时,船帆像是被风削得耳边生凉。回望那海门的烟雾,旭日从海平面升起,金色的波光闪烁。
注释:
- 远水平如席:水面平坦,形如席子。这里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平静。
- 远山高于枕:远山高耸,似乎比枕头还要高,表达了山的雄伟与壮观。
- 江水吞天来:江水浩浩荡荡,犹如吞噬天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江水的壮阔。
- 群山赴江饱:群山仿佛向江水倾斜而来,意在描绘江山相融的景象。
- 江树排圆荠:江边的树木整齐排列,形状如圆形的荠菜,展现自然的生机。
- 江云浴烂锦:江上的云彩像浸泡在华丽的锦缎中,形象地描绘了云彩的美丽。
- 横江剪一帆:在江上航行,帆船如同被风削成一片,生动地描绘了航行的情景。
- 削耳风凛凛:耳边的风寒冷刺骨,传达出江上寒风的凌厉。
- 回望海门烟:回头望向海门处的烟雾,描绘出眼前的景象。
- 日出金波淰:旭日初升,金色的波光闪烁,展现出美丽的日出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熙(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生动的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渡江》创作于戴熙游历江河湖海之时,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通过对江水、群山、云彩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壮美山河的礼赞。
诗歌鉴赏:
《渡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江水与群山的壮观场景。开篇以“远水平如席”引入,水面如席,平静而广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远山高于枕”,将远山的高耸与水面的平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奇。
诗中“江水吞天来,群山赴江饱”描绘出江水的浩荡与群山的壮丽,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自然画卷。接着,诗人通过“江树排圆荠,江云浴烂锦”描写了江边树木的生机与云彩的华丽,展现了自然中的细腻美感。
在描绘航行时,诗人用“横江剪一帆,削耳风凛凛”表达了在江上行船的感受,生动地渲染了江风的清冷。最后,诗人以“回望海门烟,日出金波淰”结束,既有对烟雾的回望,也有对旭日东升的期待,给人一种希望与生机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极具画面感,表现了诗人对江河湖海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水平如席:开篇即创造出开阔的视野,水面如席,平静而广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远山高于枕:强调山的高大,与水面的平静形成对比,突显自然的雄伟。
- 江水吞天来:形象地展示了江水的壮阔气势,仿佛要吞噬天空,给人以震撼感。
- 群山赴江饱:描绘群山向江水倾斜而来,表现出山川的壮丽。
- 江树排圆荠:树木整齐排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展现自然的生机。
- 江云浴烂锦:云彩如华丽的锦缎,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美的细腻之处。
- 横江剪一帆:描绘船行江上,突显航行的动感与风的力量。
- 削耳风凛凛:描写江上的寒风,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 回望海门烟:回望故地,充满思乡之情。
- 日出金波淰:以日出结束,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水平如席”,将水面比喻为席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横江剪一帆,削耳风凛凛”,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江水吞天”,赋予江水以生命,突显其壮观。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江河湖海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热爱与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尽。
- 群山: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自然力量。
- 云彩:象征着变化与美丽,有时也代表着梦想。
- 船帆:象征着探索与自由,表达对远方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远水平如席”意味着什么?
- A. 水面波涛汹涌
- B. 水面平静如席
- C. 水面有很多船只
-
“削耳风凛凛”中的“削耳”指的是什么?
- A. 风很温暖
- B. 风很刺耳
- C. 风很柔和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城市生活的思考
- B.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鹿柴》通过描绘山林的幽静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而《渡江》则更多展现江河的壮丽与气势,二者虽同为山水诗,但主题与意象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山水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