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社稷坛白牡丹》
作者:张伯驹
雪縠冰绡障晓寒,
娥眉素面欲朝天,
瑶台结队下群仙。
珠箔浑疑来燕燕,
绣鞍只合赠端端,
张灯还碍月中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寒冷,雪白的纱帐和冰冷的绸缎挡住了晨曦。诗中提到的“娥眉”指的是清丽的女子,她素面朝天,似乎准备迎接美好的日子。瑶台上,神仙们结伴而下。窗前的珠帘仿佛是燕子飞来,绣鞍则适合赠予端庄的女子。最后一句表达了张灯的美好景象,却又妨碍了人们在月光下观赏美丽的情景。
注释:
- 雪縠:雪白的纱帐,象征清晨的寒冷和纯洁。
- 娥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同月牙般美丽。
- 瑶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寓意美好的境界。
- 珠箔:珠帘,装饰性强,增强了诗的视觉美。
- 绣鞍:华丽的鞍具,暗示高贵和典雅。
- 月中看:指在月光下观赏,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伯驹(1899年-1980年),字子华,号秋水,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及诗人,精通古诗词,尤其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常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20世纪,背景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开篇以“雪縠冰绡”描绘出冬日清晨的寒意,瞬间让人感受到一丝冷冽的气息,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却巧妙地将寒冷与美丽结合,生动地描绘出“娥眉素面”的女子,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瑶台结队下群仙”更是将诗歌的意境提升到神秘的层面,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
诗中对于珠帘、绣鞍的描写,展现了优雅与华丽,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最后一句“张灯还碍月中看”,在美好的氛围中又透出一丝遗憾,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中的美好往往伴随着各种限制与障碍。整首诗在表现美的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縠冰绡障晓寒:雪白的纱帐和冰冷的绸缎,营造出清晨的寒意。
- 娥眉素面欲朝天:美丽的女子素颜朝天,展现出自然的美。
- 瑶台结队下群仙:神仙们从瑶台上结伴而下,寓意着美好与神秘。
- 珠箔浑疑来燕燕:珠帘仿佛是燕子飞来,营造出轻盈的氛围。
- 绣鞍只合赠端端:华丽的鞍具适合赠予优雅的女子,表达对美的赞美。
- 张灯还碍月中看:张灯的景象妨碍了在月光下的美丽观赏,带有一丝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清晨的美丽,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珠帘似燕子,赋予了物象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对自然美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生活中障碍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縠:象征纯洁与寒冷。
- 娥眉:美丽与青春的象征。
- 瑶台:神秘与超凡的象征。
- 珠箔:华丽与奢侈的象征。
- 绣鞍:优雅与尊贵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美学效果,还融合了文化内涵,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縠冰绡”形容什么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瑶台结队下群仙”中的“瑶台”指代什么?
A. 人间
B. 神仙居住的地方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遗憾
C. 愤怒
D. 希望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陵王》
诗词对比:
- 张伯驹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写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偏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概论》
- 《张伯驹研究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