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4-09-19 20:39:03

修到文箫不羡仙。

镜鸾双影瘦花前。

东风吹梦堕蘅烟。

篴语夜飘香雪海,琴心秋冷碧云天。

凤巢西隔路三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到文箫不羡仙。镜鸾双影瘦花前。东风吹梦堕蘅烟。篴语夜飘香雪海,琴心秋冷碧云天。凤巢西隔路三千。

白话文翻译:

修习琴箫之艺已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连仙人都不再羡慕。镜子中映出两道倩影,正瘦弱地伫立在花前。东风吹来,使我梦中的思绪像那蘅草的烟雾般飘散。竹篙轻声细语,夜晚的香气弥漫在雪海之中,琴心在秋冷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清冷。凤巢在西方,隔着三千里的遥远之路。

注释:

  • 文箫:古代一种乐器,常与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联系在一起。
  • 镜鸾:指两位女子的映影,鸾为一种美丽的鸟,象征美丽和优雅。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蘅烟:蘅草的烟,形容梦境如烟般虚幻。
  • 篴语:指竹篙轻声的说话,形容夜晚的静谧。
  • 香雪海:指夜晚充满香气的雪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 凤巢:传说中的凤凰的巢,象征着美好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约1685-1763),清代诗人,字子云,号惭庵,江苏人。易顺鼎以词清丽见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富有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身处士大夫阶层,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人之间的交流频繁。此时,诗人常常借助音乐、自然等元素,表达自己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典雅的词作,诗人通过对音乐、梦境、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头的“修到文箫不羡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看透,修习琴箫的乐趣已超越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这种淡然的态度贯穿全诗,反映了作者超脱的心境。

接下来“镜鸾双影瘦花前”通过美丽的意象,描绘出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增添了情感的丰富性。“东风吹梦堕蘅烟”则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模糊,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最后几句“篴语夜飘香雪海,琴心秋冷碧云天”,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蕴含着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与哲思。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一个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向往,体现了清代词人的审美追求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修到文箫不羡仙:修习音乐的技艺已到达极致,连仙人都不再羡慕我。
  2. 镜鸾双影瘦花前:镜中映出的两道倩影,在花前显得格外瘦弱。
  3. 东风吹梦堕蘅烟:春风吹起,梦境如蘅草的烟雾般散去。
  4. 篴语夜飘香雪海:竹篙轻声细语,夜晚的香气飘荡在雪海中。
  5. 琴心秋冷碧云天:琴心在秋冬的冷空气中显得格外清冷,与碧蓝的天空形成对比。
  6. 凤巢西隔路三千:凤的巢穴在西方,隔着三千里远的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蘅烟,形象生动。
  • 对仗:如“镜鸾双影”“琴心秋冷”,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竹篙似乎会说话,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诗人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超越了对物质世界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箫:象征艺术修养与内心的宁静。
  • 镜鸾:代表美丽的女性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 东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蘅烟:梦境的虚幻与无常。
  • 篴语:夜的静谧与思索。
  • 凤巢:理想归宿与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箫”指的是哪种乐器? A. 笛子
    B. 琵琶
    C. 笙
    D. 箫

  2. “镜鸾双影”中的“鸾”指的是哪种象征意义的动物? A. 凤凰
    B. 乌鸦
    C. 鹰
    D. 麻雀

  3. 诗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冷漠
    B. 生机
    C. 冬天
    D. 绝望

答案:1.D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李清照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易顺鼎则强调对音乐与自然的融合。
  • 《浣溪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均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探讨人生哲理,而易顺鼎则更专注于艺术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易顺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