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一 咏梅》

时间: 2025-01-19 22:34:26

玉骨冰心世外姿。

霜前雪后想凄其。

此情好与月明知。

寂寞苍苔春较冷,低徊疏影梦还迟。

碧纱窗下正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一 咏梅
玉骨冰心世外姿。霜前雪后想凄其。此情好与月明知。
寂寞苍苔春较冷,低徊疏影梦还迟。碧纱窗下正相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梅花如玉的骨骼,冰清的心性,展现出世外高洁的姿态。在霜降之前、雪化之后,我想象她的凄清情状。这种情愫,只有明月最懂。孤寂的青苔下,春天显得格外寒冷,低徘徊的疏影,梦中仍然迟迟未归。在碧纱窗下,我正沉浸在对她的思念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骨:形容梅花如玉般的骨骼,意指洁白高雅。
  • 冰心:比喻梅花的内心清冷、纯洁。
  • 霜前雪后:指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开放,表现出其坚韧与清高。
  • 苍苔:青苔,象征孤独与寒冷。
  • 低徘徊:意指梅花的影子在幽静处徘徊,象征着思念与期待。

典故解析:
梅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着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精神。在古代诗词中,梅花常常与孤独、清高的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咏梅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出清高、孤独的情感,风格典雅。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内心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时节写成,诗人通过梅花抒发自己对孤独、思念的感受,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其一 咏梅》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与对其孤高品格的向往。诗的开头“玉骨冰心世外姿”便已将梅花的高洁与精致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描绘一位出尘的女子,既有外在的美丽,又有内心的纯净。接下来的“霜前雪后想凄其”则引入了季节的变迁,暗示梅花在严寒环境中的坚韧与不屈。诗中提到的“此情好与月明知”,表达了诗人与梅花之间深厚的情感,仿佛只有明月才能理解这种孤独的情绪。

接着,诗人描写了春天的苍凉,“寂寞苍苔春较冷”展现了春天的迟迟未至,给人以一种孤独的感受。而“低徊疏影梦还迟”则让人感受到思念的缠绵,梅花的影子在夜晚低徊,似在诉说着一种未尽的情谊。最后一句“碧纱窗下正相思”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窗下对梅花的思念更加深刻,令人感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崇敬与思念,传达了一种孤独而又清高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骨冰心世外姿 - 描绘梅花的高洁与清纯,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2. 霜前雪后想凄其 - 在寒冷的冬季,梅花的美更显得凄清动人,暗示着坚韧与不屈。
  3. 此情好与月明知 - 表达诗人与梅花之间的深厚情感,只有明月才能理解这种孤独的情愫。
  4. 寂寞苍苔春较冷 - 描述春天的寂寞,青苔象征着孤独,显现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5. 低徊疏影梦还迟 - 梅花的影子低徘徊,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思念,梦境中仍未实现。
  6. 碧纱窗下正相思 - 在窗下思念梅花,情感的表达达到高潮,展示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骨冰心”比喻梅花的高洁,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梅花的影子“低徘徊”,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较为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思念,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清高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孤独的精神。
  • 月亮:象征理解与孤独的情感寄托。
  • 青苔:象征孤寂与寒冷,暗示春天的迟到。
  • 碧纱窗:象征着思念的场所,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坚韧
    B. 生命与死亡
    C. 爱情与热情
    D. 财富与荣华

  2. 填空题
    “此情好与__知”,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字词。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霜前雪后”是为了强调梅花的高洁。 (对/错)

答案:

  1. A
  2. 月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梅花》 - 王安石
  2. 《白梅》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中同样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但更多表现出对生活艰辛的感悟。
  • 李清照的《白梅》则更多强调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思念,与张振的孤独思念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1. 诗词相关书籍:《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文章:《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