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4:10:58

却立看梳妆。

暗惹衣香。

下楼携手坐西廊。

良会乍圆光怕别,袖掩啼眶。

是处最难忘。

那不思量。

路儿争比意儿长。

判把勤勤心一片,抛与璚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立看梳妆。暗惹衣香。下楼携手坐西廊。良会乍圆光怕别,袖掩啼眶。是处最难忘。那不思量。路儿争比意儿长。判把勤勤心一片,抛与璚窗。

白话文翻译:

我静静地站着观看她梳妆,暗自被那衣香所吸引。下楼时,我们携手坐在西边的廊子里。美好的时候,月光骤然圆满,却又怕分别,忍不住用袖子掩住泪眼。这些地方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那份思念无法自禁,回家的路似乎比我的心情更加漫长。最终将我那一片真诚的心,抛给了那璚窗。

注释:

  1. 却立:静静地站立。
  2. 梳妆:整理妆容。
  3. 暗惹衣香:暗中被她的衣香所吸引。
  4. 良会:美好的时光。
  5. 乍圆光:月光突然变圆。
  6. 袖掩啼眶:用袖子掩住泪水的眼眶。
  7. 是处:这里。
  8. 不思量:无法不思念。
  9. 路儿争比意儿长:回家的路似乎比我的思念更漫长。
  10. 判把勤勤心一片:决心将我那一片真诚的心。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蕴含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对思念与离别的描绘。诗中“良会”与“月光”也可与古典诗文中的“月下思亲”相联系,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氛围下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往往融合了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境。他的诗歌以描写爱情与生活见长,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卖花声二首》是在王时翔对生活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卖花声二首 其二》以静谧的场景设定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作者通过“却立看梳妆”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温馨的画面,仿佛在描绘那一刻的宁静与美好。随着情节的发展,月光的圆满与即将来临的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良会乍圆光怕别”的复杂情感。

在情感的层次上,作者通过“袖掩啼眶”这一细节,表现出内心的无奈与难舍,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无论是“衣香”还是“璚窗”,都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在细微处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珍惜。

通过对“路儿争比意儿长”的描写,诗人将思念与现实的距离形象化,深化了诗的主题。最终,诗人将自己的“勤勤心一片”寄托于窗外的璚窗,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却立看梳妆”:静静地立着,看她梳妆,展现细腻的观察力。
  2. “暗惹衣香”:无意中被她的衣香所吸引,暗示内心的情愫。
  3. “下楼携手坐西廊”:两人下楼,携手坐在西边的廊子,体现亲密的关系。
  4. “良会乍圆光怕别”:美好时光中,月光突然圆满,却又因离别感到惆怅。
  5. “袖掩啼眶”:用袖子掩住泪眼,表现出难以自制的情感。
  6. “是处最难忘”:这里的回忆是最难以忘怀的。
  7. “那不思量”:对爱情的思念无法抑制。
  8. “路儿争比意儿长”:回家的路比我的思念更漫长。
  9. “判把勤勤心一片”:决心将真诚的心抛给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漫长的路,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月光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如“良会乍圆光怕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衣香:象征美丽与吸引力,代表着爱情的芬芳。
  2. 月光:象征美好的时光与思念,反映出情感的深邃。
  3. 袖子:象征着掩饰与脆弱,体现出对情感的无奈。
  4. 璚窗:象征着希望与寄托,寄托着对爱情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却立看梳妆”中的“却”字表示什么?
    A. 但是
    B. 静静地
    C. 于是
    D. 仍然

  2. 诗中“袖掩啼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难过
    D. 疲惫

  3. “路儿争比意儿长”中的“意儿”指的是什么?
    A. 心情
    B. 目的
    C. 思念
    D. 计划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江南水”等,表达了类似的情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也展现了对月光的思考与情感寄托。

诗词对比:

  • 比较王时翔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风格各有特色,王时翔更细腻,而李清照则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王时翔生平与作品分析》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