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村将移居》
时间: 2024-12-29 02:10:20意思解释
过旧村将移居
作者: 熊正笏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松竹依然覆短墙,
疏篱土锉旧风光。
时平莫问逃秦路,
岁俭还余辟谷方。
万卷诗书销岁月,
百年经济付耕桑。
隆中谁解吟梁父,
秋水蒹葭正淼茫。
白话文翻译:
松树和竹子依然遮蔽着矮墙,
稀疏的篱笆和土砖显示着往日的风光。
在安定的时代,不必再问逃避秦朝的历史,
在节俭的岁月里,仍然可以留存辟谷的生活。
万卷诗书消磨了岁月,
百年的经济全都归于耕作和桑田。
隆中谁能理解吟唱梁父的情怀,
秋水和蒹葭的景象浩渺而渺茫。
注释:
- 松竹: 松树与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
- 短墙: 矮墙,指代旧村的围墙。
- 疏篱: 稀疏的篱笆,暗示村庄的衰败与荒凉。
- 逃秦路: 指历史上逃避秦朝压迫的艰难之路。
- 辟谷方: 辟谷指的是一种节俭的生活方式,常用于隐士。
- 万卷诗书: 形容学识渊博。
- 耕桑: 指农耕和养蚕,代表传统的生活方式。
- 隆中: 指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象征高人。
- 梁父: 指《诗经》中的《梁父吟》,意在表达对古代诗歌的向往。
- 秋水蒹葭: 描述水边芦苇的景象,象征自然的幽美与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正笏,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景象为题材,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社会变迁之际,诗人即将迁居旧村,怀念曾经的宁静与美好,寄托了对自然与诗书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过旧村将移居》是熊正笏在即将离开故乡之际写下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迁居生活的思考。全诗开头两句描绘了村庄的自然景观,松竹依然,显示出时光的流逝与古老的积淀,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思考时局与生活的哲理,"时平莫问逃秦路",反映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安宁生活的珍惜。岁月节俭,辟谷方的提法则强调了节约与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似乎在提醒人们在物质富足的时代也要保持内心的淡泊。
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文化的追忆与自然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隆中谁解吟梁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古代文人情怀的感慨。这首诗在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之间找到了平衡,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竹依然覆短墙: 通过松竹的生长描绘旧村的韵味,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
- 疏篱土锉旧风光: 旧时的篱笆和土砖映衬出村庄的衰败,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
- 时平莫问逃秦路: 在安定的时代,不必再提及历史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珍惜。
- 岁俭还余辟谷方: 节俭的生活方式仍然存在,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 万卷诗书销岁月: 读书写诗已成为消磨时光的方式,表现出学识的价值。
- 百年经济付耕桑: 生活的根基在于耕作与养蚕,反映了传统的农耕文化。
- 隆中谁解吟梁父: 质疑理解古代高人情怀的人少,显露出诗人的孤独感。
- 秋水蒹葭正淼茫: 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渺茫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万卷诗书”与“百年经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诗中松竹、疏篱、秋水、蒹葭等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未来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平静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松竹: 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短墙: 代表着村庄的历史与沧桑,暗示着生活的变迁。
- 秋水蒹葭: 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辟谷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食方式
B. 一种隐士生活方式
C. 一种农业技术
D. 一种文人游戏 -
“时平莫问逃秦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什么态度? A. 忘却
B. 珍惜
C. 改变
D. 追忆 -
诗中“隆中谁解吟梁父”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乡愁
B. 隐士生活
C. 文人情怀
D. 自然景象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乡村四月》韦应物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 《乡村四月》: 描绘农村的自然美,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登高》: 通过高处的视角,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