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野望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40:39

望中四野掌般平,远树成行一带横。

树外天容仍淡白,不愁树影不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邮野望二首 其一
作者:杨万里

望中四野掌般平,
远树成行一带横。
树外天容仍淡白,
不愁树影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在我眼中,四野如掌心般平坦,远处的树木成行,横亘一带。树外的天空仍然显得淡淡的白色,我并不担心树影模糊不清。

注释

字词注释

  • 望中:在视野中,指眼前所见。
  • 四野:四周的原野,指开阔的田野或自然景观。
  • 掌般平:比喻平坦如手掌,形容地势平坦。
  • 远树成行:远处的树木排成一行,形成一条带状的景象。
  • 天容:天空的样子或颜色。
  • 淡白:颜色淡雅的白色。
  • 不愁:不担心,不忧虑。
  • 树影:树木的影子。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感悟,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散文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宁静和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的感受。

诗歌鉴赏

《高邮野望二首 其一》展现了杨万里作为一位自然诗人的独特视角。诗中描绘了平坦的四野和成行的远树,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的自然氛围。首句“望中四野掌般平”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了自然界的辽阔与平坦,令人感受到一种舒适的惬意。接着,诗人用“远树成行一带横”进一步加深了空间感,树木的整齐排列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仿佛在引导着读者的视线向远处延伸。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天空的描绘,“树外天容仍淡白”,表现出一种淡雅的天空,仿佛在说即使树影模糊不清,天空的宁静与淡然依旧存在。全诗没有复杂的情感,反而给人一种淡然自得的心境,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中四野掌般平:在视野中,四周的原野如同手掌一般平坦,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远树成行一带横:远处的树木整齐排列,形成一道横亘的美丽景象,增加了层次感。
  • 树外天容仍淡白:树的外面天空的颜色依旧是淡淡的白色,显示出一种宁静和清新。
  • 不愁树影不分明:尽管树影模糊不清,诗人并不担心,反而表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掌般平”比喻四野的平坦,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树、天、影等意象结合,形成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野:象征辽阔的自然,表达自由与无拘束。
  • 远树: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流逝。
  • 天空:代表心灵的宁静与广阔。
  • 树影:象征个体存在的模糊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望中四野掌般平”中的“掌”指的是什么?

    • A. 手掌
    • B. 平坦
    • C. 远方
    • D. 树木
  2.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激昂
    • D. 失落
  3. “不愁树影不分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担忧
    • B. 从容
    • C. 忧虑
    • D. 激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但杨万里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广阔,而李白则更偏重于思乡之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诗风。
  • 《杨万里诗文选》:专注于杨万里的作品及其艺术成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