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季永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9 20:03:31

澹庵潜圣学,未许外人传。

门里存衣钵,吟边可管弦。

浣花宗武辔,儋耳小坡舡。

绿鬓成黄壤,从今更问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季永挽词二首
作者:杨万里

澹庵潜圣学,未许外人传。
门里存衣钵,吟边可管弦。
浣花宗武辔,儋耳小坡舡。
绿鬓成黄壤,从今更问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胡季永的追思与怀念。诗中提到澹庵的深厚学问,不愿意向外人传播。门内藏有衣钵,吟诗的旁边可以奏乐。浣花宗的马具,和小船在坡上摇曳。如今绿发变成黄土,从今往后更要向天问询。

注释

  • 澹庵:指胡季永所居之地,寓意其清淡、高洁的学问。
  • 潜圣学:隐秘而深奥的圣人之学,说明其学识渊博。
  • 衣钵:指传承的法器或知识,象征着学问与精神的传承。
  • 浣花宗:可能指与浣花相关的宗派或地方,体现文化背景。
  • 绿鬓成黄壤:指头发由青色变为黄土,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文人雅士,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胡季永去世之际,表达了杨万里对好友的无限怀念与悲痛。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深刻反映了生死离别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几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胡季永的深切怀念。开头的“澹庵潜圣学”将胡季永的学问与境界描绘得深邃而神秘,显示出他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而“未许外人传”则透露出对这种学问的珍惜与保护,仿佛在说,真正的智慧不可轻易外传,只有心灵相通之人才能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门里存衣钵,吟边可管弦”,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场所,也暗示了诗人对胡季永的生活形态的想象与向往。这里的“吟边可管弦”更是传达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情怀,仿佛在说,诗与音乐是彼此相伴的。

最后两句“绿鬓成黄壤,从今更问天”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将“绿鬓”比喻为青年,面对“黄壤”象征的逝去,表达了对生命的叹息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意象的精妙运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命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澹庵潜圣学:描绘胡季永在宁静环境中追求深奥的学问,暗示其内敛与高洁。
  2. 未许外人传:强调了这种学问的珍贵与隐秘,只有少数人能领悟。
  3. 门里存衣钵:表明其内心的传承与沉淀,代表了智慧的积累。
  4. 吟边可管弦:生活中伴随诗歌与音乐,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5. 浣花宗武辔:涉及特定的文化背景,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6. 儋耳小坡舡:可能象征着小舟在安静的水面上徘徊,暗示一份淡泊与宁静。
  7. 绿鬓成黄壤:意象鲜明,提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8. 从今更问天:表现出对未来的思考与无奈,向天询问命运的奥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鬓成黄壤”,用色彩的变化比喻生命的转变。
  • 对仗:如“吟边可管弦”,形式上均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诗中多处用物象征情感,如“衣钵”象征知识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追思与生命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达出深厚的情谊和对逝去岁月的感伤。

意象分析

  • 澹庵: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 衣钵:代表知识与传统的传承。
  • 吟边管弦:暗示生活的优雅与艺术的陪伴。
  • 黄壤:象征逝去的青春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澹庵潜圣学”中的“澹庵”指的是: A. 一种学问
    B. 一个人的名字
    C. 一处安静的地方
    D. 一种生活方式

  2. “绿鬓成黄壤”中“绿鬓”象征的是什么?
    A. 青春
    B. 老年
    C. 知识
    D. 生活

  3. 诗中提到的“吟边可管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安宁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杜甫:杨万里的诗风清新自然,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沉郁深刻。两位诗人在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上展现了不同的视角,杨万里着重于个人情感,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