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再别仲仪
原文展示:
前别岁月远,道同情相亲。
三旬忽相见,愈厚不厌频。
昔云思数面,今无愧古人。
睠然东去怀,纷若陌上尘。
白话文翻译:
在前次分别时,岁月已然很远,但我们之间的情谊依然亲密。
三十天后突然相见,情感愈加深厚,频繁的见面令人不厌。
曾经说过思念几次,现如今却不再愧疚于古人。
我凝望着东去的方向,心中情思纷乱,犹如路边的尘埃。
注释:
- 道同:意指志向相同。
- 三旬:指三十天。
- 愈厚不厌频:形容情感愈加深厚,频繁见面也不觉得厌倦。
- 昔云:曾经说过。
- 睠然:凝望,注视的样子。
- 纷若陌上尘:比喻思绪纷乱,像路边的尘土一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涧父,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情感真挚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与友人仲仪分别后再度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愈加深厚的情谊与思念之情。诗人在社会动荡中,友情显得弥足珍贵。
诗歌鉴赏:
《再别仲仪》是一首表现深厚友情的诗。诗歌的前两句以“前别岁月远,道同情相亲”开篇,直接点出时间的流逝与真挚情感的坚持,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超越时光的。接下来的“愈厚不厌频”更是强调了频繁的相见并未让情感变得平淡,反而愈发深厚。这样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
诗中“昔云思数面,今无愧古人”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的思索与对古人情感的自省,似乎在提醒自己应当珍惜当下的情谊,不负古人之怀。最后两句“睠然东去怀,纷若陌上尘”,以东去的方向为意象,表现了复杂而纷乱的情感,似乎在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思绪的难以控制。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别岁月远:回想上次分别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
- 道同情相亲:尽管时间久远,但彼此之间的情谊依然亲密。
- 三旬忽相见:在三十天后,突然相遇。
- 愈厚不厌频:彼此的情感愈加深厚,频繁的相见反而让人感到愉快。
- 昔云思数面:曾经说过思念几次。
- 今无愧古人:如今再无愧疚于古人,表明对友谊的珍惜。
- 睠然东去怀:静静地望着东去的方向,内心充满思念。
- 纷若陌上尘:思绪纷乱,像路边的尘土一样,暗示了情感的复杂。
-
修辞手法:
- 比喻:最后一句将思绪比作“陌上尘”,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表现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传达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与恒久。
意象分析:
- 时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持久性。
- 东去:象征着未来与希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 尘:象征着纷乱的思绪与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道同”指的是什么? A. 道路相同
B. 志向相同
C. 时代相同
答案:B -
“三旬”在诗中指多少天? A. 三天
B. 三十天
C. 三十年
答案:B -
最后一句“纷若陌上尘”中的“尘”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绪纷乱
C. 生命
答案: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别董大》 - 高适
-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其情感更倾向于对前途的渴望与感慨。而梅尧臣的《再别仲仪》则更强调友情的深厚与思念的复杂,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层面。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梅尧臣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