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判官之江阴军幕》
往时初渡江,颇爱江南美。
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
絮逐鱼繁,豉添莼线紫。
君行语风物,到日应相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记得第一次渡过长江的时候,非常喜欢江南的美丽风光。可是谁能想到在这坐卧之间,我却常常思念起那烟波浩渺的江水。柳絮随风飘荡,水里鱼儿游弋,紫色的莼菜在水中摇曳。你在旅途中谈论风景,到了那里也一定会看到相似的景象。
注释:
- 往时:过去的时候。
- 颇:相当、非常。
- 坐卧:指坐着和躺着,形容生活状态。
- 烟波:形容水面上烟雾缭绕,波光粼粼的景象。
- 絮:柳絮,指柳树的花絮飘飞。
- 豉:此处指水中一种食材,可能是指紫莼。
- 莼线紫:莼菜的紫色线条,形容其美丽。
- 君行:指你在旅途上。
- 语风物:谈论风景和事物。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烟波”意象常见于描述江南水乡的诗歌中,表达了一种轻柔、恬静的自然美,常与离愁别绪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视为一种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王判官之际,反映了他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了浓厚的乡愁。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王判官之江阴军幕》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透出一股温柔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篇的“往时初渡江,颇爱江南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初次踏上江南土地时的美好感受,充满了对江南山水的赞美之情。而“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则展示了诗人在平淡生活中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体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感。接下来的描写“絮逐鱼繁,豉添莼线紫”,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美丽景象的向往与珍惜。最后,诗人以“君行语风物,到日应相似”结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祝福,显示出诗人对江南风物的信心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梅尧臣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感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时初渡江,颇爱江南美:回忆起第一次渡江时对江南美景的喜爱,表现了对江南的深厚情感。
- 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思念那江南的烟波浩渺,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絮逐鱼繁,豉添莼线紫:描绘江南春日的自然景象,柳絮飞舞,鱼儿游弋,莼菜的紫色线条增添了生机。
- 君行语风物,到日应相似:友人在旅途中也会看到相似的风景,表达出一种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烟波”比作令人向往的美景,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柳絮随风而动,给自然赋予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律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待,情感细腻而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 烟波:象征着迷离的美景,传达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 柳絮: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柔情,带有轻盈感。
- 莼菜: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特产,体现了地方特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烟波”主要指代什么?
- A. 烟雾
- B. 水波
- C. 山峰
- D. 风景
-
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恨
- B. 爱
- C. 忘
- D. 疲惫
-
“絮逐鱼繁,豉添莼线紫”中的“豉”指的是什么?
- A. 鱼
- B. 食材
- C. 水
- D. 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通过对晨曦与白帝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杜甫在对兄弟的思念中,融入了对江南景色的描绘,情感更加深沉。
这两首诗与梅尧臣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与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风格和主题则有所不同,展现了不同诗人的个性与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