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
作者:梅尧臣 〔宋代〕
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
系缆当矶石,缘崖到寺门。
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
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
白话文翻译:
船只从山下缓缓驶过,向上游驶去便看见了僧侣的居所。
船在矶石边系好缆绳,沿着悬崖到达寺庙的门口。
短短的篱笆遮住了竹林的水面,险峻的道路踩踏着松树的根部。
回头望去,沧江的水面已隐没在烟雾之外,帆船在昏暗的天空中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系缆:系住缆绳,指船只停泊时将缆绳固定。
- 矶石:指河岸的石头。
- 缘崖:沿着悬崖边缘走。
- 竹瀁:竹林旁的水面。
- 危路:险峻的道路。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山水与寺庙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与道家、佛家的自然观念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世杰,号东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游览广济寺时,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以及对寺庙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是梅尧臣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寺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船从山下过”引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听见水波拍岸之声,看到船只在水面上缓缓移动。接下来的“系缆当矶石”展示了船只靠岸的细节,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
在描写寺庙环境时,诗人用“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将松竹的生机勃勃与险峻的道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最后一句“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则引人深思,仿佛在表达一种对归隐生活的思考与向往,帆船的归去象征着对世俗的告别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用词清新而富有韵味,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引导读者体会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船从山下过:描绘了船只在山脚下行驶的情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 直上见僧轩:随着船的上行,远远就看到寺院的僧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
- 系缆当矶石:描述船只靠岸的细节,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亲近。
- 缘崖到寺门:沿着悬崖走向寺庙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险峻与寺庙的宁静形成对比。
- 短篱遮竹瀁:用篱笆遮住水面,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
- 危路踏松根:描述了行走在险路上的不易,展现了生活的挑战。
- 却看沧江底:转折,诗人回望江底的景象,带有一种沉思的情感。
- 帆归烟外昏:最后以帆船归去的景象结束,表达对归隐与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展现了对比与和谐。
- 意象:通过“沧江”、“帆归”等意象,展现自然的广阔与人生的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险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船:象征着人生的旅程。
- 松根: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沧江:代表着广阔与深邃,寓意人生的无常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系缆当矶石”意指什么? a) 船在岸边停泊
b) 船在中间漂浮
c) 船在海上航行 -
诗中“却看沧江底”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答案:
- a) 船在岸边停泊
- c)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梅尧臣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孤寂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