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时间: 2024-09-19 20:56:02

厌苦折腰久,飘然黄鹄飞。

田园示芜没,邻曲有光辉。

昔奋儒衣去,今纡朝绂归。

人生贵知足,得此已为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司马光

厌苦折腰久,飘然黄鹄飞。
田园示芜没,邻曲有光辉。
昔奋儒衣去,今纡朝绂归。
人生贵知足,得此已为稀。

白话文翻译

我厌倦了屈身于世俗的生活,像黄鹤一样飘然飞去。
田园间的杂草丛生,邻居的乐曲却依然响亮。
曾经我披上儒生的衣袍出门,现在却又带着朝廷的绶带回乡。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懂得知足,能够得到这样的生活已经很珍贵。

注释

  • 厌苦:厌倦痛苦。
  • 折腰:指屈身于权贵之下。
  • 飘然:轻松自在的样子。
  • 黄鹄:指一种高飞的鸟,象征自由。
  • 田园示芜没:田园荒废、杂草丛生的景象。
  • 邻曲:邻居的音乐。
  • 奋儒衣:指曾经身为读书人,穿着儒者的服装。
  • 纡朝绂:带着官职的绶带,指回归官位。
  • 贵知足:珍惜知足常乐的道理。
  • 得此已为稀: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就已经很难得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陕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词风格多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司马光晚年时期,正值他因政治斗争而辞官回乡之时。诗中流露出他对仕途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诗人以“厌苦折腰久”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似乎经过了长时间的忍受与屈从,他渴望追求自由与洒脱。接着,诗人用“飘然黄鹄飞”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向往的生活,黄鹄象征着高远与自由,反映了他内心的向往。

在描绘田园景象时,诗人提到“田园示芜没”,显示出他对现实的无奈,田园荒芜而光辉的邻曲则与他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后,诗人回忆自己“昔奋儒衣去”,表示他曾经披上儒者的衣袍去追求理想,而如今则“纡朝绂归”,意味深长地表达了他对权力与地位的淡然。

最后,诗句“人生贵知足,得此已为稀”是整首诗的哲理总结,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表明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厌苦折腰久”: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暗示屈从于权贵的苦楚。
  2. “飘然黄鹄飞”:以黄鹄象征自由,表现出渴望远离世俗束缚的心情。
  3. “田园示芜没”:描绘田园的荒芜,暗示现实的无奈。
  4. “邻曲有光辉”:邻居的乐曲依然动听,象征美好的生活依然存在。
  5. “昔奋儒衣去”:回忆曾经追求理想的壮志。
  6. “今纡朝绂归”:表达回归故里后的淡然心态。
  7. “人生贵知足”:强调知足常乐的道理。
  8. “得此已为稀”:对拥有这样的生活感到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黄鹄,象征追求自由的心境。
  • 对仗:如“昔奋儒衣去,今纡朝绂归”,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通过对比田园与邻曲,深化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向往自由与简朴生活的情感,强调了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鹄:象征自由与高远的追求。
  • 田园:代表宁静与自然的生活。
  • 儒衣: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知识分子的身份。
  • 朝绂:象征权力与地位的标志。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鹄”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权力
    C. 财富

  2.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重要的生活哲理? A. 知足常乐
    B. 追求名利
    C. 忍耐苦难

  3. 诗人曾经穿着何种衣袍出门? A. 武士服
    B. 商人的服装
    C. 儒生的衣袍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具有相似的主题。
  • 《归园田居》:强调隐居生活的快乐,与司马光的诗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资治通鉴》 司马光著

以上资料可以为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词提供参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