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白发慨然感一》

时间: 2025-01-17 09:42:58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汩没无它贤。

深惧岁朋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

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见白发慨然感一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汩没无它贤。
深惧岁朋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
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白话文翻译:

万物壮盛必然会衰老,这是自然的规律。我已年近四十,怎么能不忧虑自己白发渐生呢?我所悲哀的是道业寥寥,未能如他人般出众。深感岁月流逝,心中空有放弃的念头。看到这一点我警醒自己,放弃是违背自然的。愿将此铭刻于心,晨昏之间常常思虑。

注释:

  • 华颠:白发,意指衰老。
  • 道业:指的是修道和事业。
  • 汩没:沉没,指道业没有发展。
  • 岁朋:岁月的朋友,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乾乾:指清白、正直,也有努力向上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因撰写《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质朴,常表达对人生、时光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司马光中年之际,正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面对四十而立的年纪,他感到时间的无情与衰老的恐惧,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事业发展的深思。

诗歌鉴赏:

《初见白发慨然感一》是司马光对人生和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全诗以“白发”为引,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与不安。开篇提出“万物壮必老”,直接揭示了自然规律,给人以哲理的启示。接着,诗人自述年近四十,感到华发渐生,这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心理上的焦虑。诗中提到“道业寡”,即对自身修养和成就的自省,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人深感岁月无情,心中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他又警醒自己,放弃是违背自然的。最后,他希望能将这些感悟铭刻于心,作为一生的警醒。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简练,展现了司马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说明一切事物都必然会经历从壮盛到衰老的过程,这是自然法则。

  2. 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自述已年近四十,感到白发的出现,心中不免忧虑。

  3. 所悲道业寡,汩没无它贤。
    诗人感叹自己在事业与修养方面的成就微薄,无法和他人相比。

  4. 深惧岁朋颓,宿心空弃捐。
    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深深恐惧,内心有放弃的念头。

  5.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
    看到这些思考后,警醒自己,放弃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

  6. 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将这些感悟铭记于心,时刻思虑,不忘自省。

修辞手法:

  • 对偶:如“晨夕思乾乾”,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以“白发”喻衰老,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道德修养与事业的自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代表着生命的无常。
  • 道业:象征个人的修养与成就,反映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 岁月:代表时间,传递出对生命流逝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白发”,它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D. 财富

  2. 诗人对道业的看法是怎样的? A. 很满意
    B. 感到寥寥无几
    C. 非常出色
    D. 不在乎

  3. “视此足自儆”中的“自儆”是什么意思? A. 自我欣赏
    B. 自我警醒
    C. 自我放弃
    D. 自我提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聚焦于思乡之情。
  2. 《登高》:同样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司马光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