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风三阁上,珠翠日纷纷。
乐饮陶江月,清歌遏海云。
醉中失陈国,梦里入隋军。
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拂着三层阁楼,珠宝和翠饰在阳光下闪烁。
在陶江边尽情饮酒,月光下清唱的歌声被海上的云彩阻隔。
醉酒中我忘记了陈国,梦中却又见到了隋军。
玉树和庭院中的花曲,凄凉的景象让人无从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阁:指高大的楼阁,象征着权力与繁华。
- 珠翠:珠宝和翠玉,比喻华丽的装饰。
- 乐饮:痛快地饮酒。
- 陶江: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江水,寓意闲适。
- 清歌:清朗的歌曲。
- 遏:阻挡。
- 醉中:指喝醉酒之后的状态。
- 陈国:指中国历史上的陈国,象征着失落的历史。
- 隋军:指隋朝的军队,象征着强大的敌人。
- 玉树:美丽的树木,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不可闻:不能听到,形容凄凉的环境。
典故解析:
- 陈国:历史上,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失落。
- 隋军: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军队曾经征战四方,象征着强权与压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致力于国家治理和历史研究,主张以史为鉴,重视历史教训。
创作背景: 《咏史 其三》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沉郁情感。时代背景复杂,政治动荡,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风、珠翠、月光、海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渴望。然而,随着“醉中失陈国,梦里入隋军”的转折,诗意便转为沉重,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在陶江月下的欢饮与清歌,仿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醉酒的梦中却又被历史的阴影所笼罩,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中“玉树庭花曲”描绘了美丽的景象,然而“凄凉不可闻”则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孤独感。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无奈的凄凉,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短暂和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诗的结尾将美与悲结合,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三阁上,珠翠日纷纷:春风吹拂,阁楼上的珠宝闪烁,象征着繁华的景象。
- 乐饮陶江月,清歌遏海云:在陶江边饮酒、唱歌,月光下的欢愉被海云阻挡,暗示快乐的短暂与遥不可及。
- 醉中失陈国,梦里入隋军:喝醉后忘记了历史的兴亡,梦中却又回到历史的悲剧,体现了对历史的无奈。
- 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美丽的花木与凄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乐饮陶江月,清歌遏海云”,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借古喻今,深化了主题。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与历史意象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风、月亮的美好描摹,加上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历史变迁的无奈,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珠翠:代表繁华和奢华的生活。
- 月亮:常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海云:隐喻不可触及的理想与现实的阻隔。
- 玉树:象征着美好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陈国”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 A. 春秋时期
- B. 汉朝
- C. 隋朝
- D. 唐朝
-
诗中“乐饮陶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哀伤
- C. 怀念
- D. 无奈
-
诗的结尾“凄凉不可闻”意在表达什么?
- A. 快乐的生活
- B. 内心的孤独
- C. 追求财富
- D. 历史的辉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司马光的《咏史 其三》和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司马光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强调享乐与放纵的态度。两者的情感基调截然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反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辞典》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