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隆中草庐》

时间: 2025-01-04 07:53:00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隆中草庐
作者: 凌如焕 〔清代〕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白话文翻译

在岘山的顶端,我披上衣服,停船在鹿门的水边。
凭吊草庐中的人,坐在山脚抱膝沉思。
烛光照亮天下的事情,他从未口出过半字。
一朝得识知遇,卧龙便如云般兴起。
他排除外敌,遏制强敌,安抚内乱辅佐幼子。
伊尹与吕望的功绩是可以追寻的,管仲与乐毅又怎能相提并论?
二表(指陈平与李广)让鬼神感动,留下的光辉照耀青史。
命运如同五丈原的悲歌,让我对长江水流充满遗憾。
当年有庞公,秉持良农之道于陇上。
他只求自己的安稳,百姓的生活早已破败不堪。
惟有他在朝堂上立言,决策扶持大业。
闭门不失人心,救世之时不枉自己。
缅怀三代之下,谁能许诺齐国一统?
行事而舍弃私藏,方可接近子渊氏的境地。

注释

  • 摄衣: 意为披上衣服,这里形象地表达人在山顶的状态。
  • 凭吊: 追思、缅怀,特指对逝者或历史人物的怀念。
  • 卧龙: 指诸葛亮,因其聪慧如龙而得名。
  • 伊吕: 伊尹和吕望,指古代贤人。
  • 二表: 指汉代的陈平与李广,二者均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 五丈原: 指诸葛亮去世的地方,代表他未尽的心愿。
  • 庶乎: 可能为“或许”的意思,表示不确定的语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凌如焕,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多以抒怀、咏史为主,作品往往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题隆中草庐》一诗,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对人物的深情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描绘了岘山的壮丽景色,借此引出对草庐的思念与追忆。通过对卧龙诸葛亮的赞美,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其智谋的钦佩,也寄托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思考。

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如“伊吕”“二表”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中提到的“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更是道出了治国安民的理想。凌如焕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了自己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诗的末尾提到的“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处世态度:在历史的洪流中,追求公共利益、为人类做贡献才是最重要的。整首诗在追忆历史人物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当下的责任与担当,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绘了诗人身处岘山,追思诸葛亮的情景。
  • 中间部分通过对诸葛亮的成就与理想化描写,表达了对其智慧和政治才能的赞美。
  • 后半部分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强调治国安民的重要性与个人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 典故: 通过历史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 比喻: “卧龙挟云起”即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才华与影响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表达了对理想政治和个人责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岘山: 象征高远与理想,代表着诗人的追求。
  • 草庐: 代表着诸葛亮的隐居与智慧,象征理想的政治境界。
  • 卧龙: 象征智慧与才能,代表历史上被低估的伟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卧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刘备
    • D. 孙权
  2.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中的“孺子”主要指什么?

    • A. 孩子
    • B. 幼小的君主
    • C. 平民百姓
    • D. 君主的宠臣
  3. 诗的最后一句“庶乎子渊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历史的无奈
    • C.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D.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同样追忆诸葛亮,表达对其才华和治国理想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比较《题隆中草庐》和《蜀相》,两者都以诸葛亮为中心,前者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个人责任,后者则更强调对诸葛亮的赞美与怀念,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收录了清代的多位诗人作品,帮助理解诗歌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代诗词的解析与欣赏指导。

相关诗句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下一句是什么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上一句是什么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下一句是什么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上一句是什么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下一句是什么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上一句是什么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下一句是什么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上一句是什么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下一句是什么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上一句是什么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下一句是什么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上一句是什么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下一句是什么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上一句是什么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下一句是什么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上一句是什么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下一句是什么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上一句是什么

摄衣岘山巅,下一句是什么

停舟鹿门涘。上一句是什么

停舟鹿门涘。下一句是什么

凭吊草庐人,上一句是什么

凭吊草庐人,下一句是什么

抱膝山之趾。上一句是什么

抱膝山之趾。下一句是什么

烛照天下事,上一句是什么

烛照天下事,下一句是什么

未尝一挂齿。上一句是什么

未尝一挂齿。下一句是什么

一朝感知遇,上一句是什么

一朝感知遇,下一句是什么

卧龙挟云起。上一句是什么

卧龙挟云起。下一句是什么

攘外遏强寇,上一句是什么

攘外遏强寇,下一句是什么

安内辅孺子。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