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3:13:18

官治寄栖冷,僧楼凝望遥。

江山延客眼,风雨聚秋宵。

荐酒蒸淮枣,烹鱼糁汉椒。

莫能谙食味,心迹转寥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官治寄栖冷,僧楼凝望遥。
江山延客眼,风雨聚秋宵。
荐酒蒸淮枣,烹鱼糁汉椒。
莫能谙食味,心迹转寥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客人在官府的冷清住处,远望着僧楼,感受到秋天的风雨交加。江山的景色在他眼前延展,酒桌上摆着蒸淮枣和烹鱼,然而他却难以品尝到真正的美味,心中的情感愈发显得寥寥无几。

注释

  • 官治:官府的管理。
  • 寄栖:寄居、栖息的地方。
  • 凝望:聚精会神地看。
  • 江山:指自然景色,江河和山川。
  • 荐酒:端上酒来。
  • 蒸淮枣:用淮河的枣子蒸制的美食。
  • 糁汉椒:用汉椒(辣椒)调味的鱼。
  • :熟悉,懂得。
  • 心迹: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 寥寥:稀少,孤独。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山”可以理解为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眷恋。其余的意象,例如“荐酒”和“烹鱼”,则表现了诗人对美食的渴望,以及在孤独中对温暖人心的食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徽州地区。其诗风兼具清新典雅与沉郁,常以山水和人情为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的敏感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秋夜,反映了他在官府的孤独与寂寞,对于美食的渴望与对心灵寄托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士人常常在官场中感到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独客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官治寄栖冷,僧楼凝望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肃穆清冷的环境。诗人寄居在官治之中,生存环境的冷清映衬出内心的孤独。接着通过“江山延客眼,风雨聚秋宵”描绘了秋夜的景色,风雨交加,江山壮丽,然而诗人却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中间两句“荐酒蒸淮枣,烹鱼糁汉椒”则转向了对美食的描写,酒与菜肴的呈现似乎暗示着一种生活的奢华,但在诗人的心中却是无奈与寂寞的。他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无法真正体会到美味的滋味。最后一句“莫能谙食味,心迹转寥寥”,将整个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生活的失落与无奈,内心的情感愈发显得孤独。

整首诗通过写景、状物,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官治寄栖冷:在官府的管理之下,寄居的地方显得冷清。
  2. 僧楼凝望遥:远远地凝视着僧楼,表现出一种遥望与孤寂。
  3. 江山延客眼:江山的美景在他眼前延展,令人神往。
  4. 风雨聚秋宵:秋天的风雨交加,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5. 荐酒蒸淮枣:端上酒和蒸制的淮河枣,传达了生活的奢华。
  6. 烹鱼糁汉椒:烹饪的鱼调味以汉椒,表达出对美食的追求。
  7. 莫能谙食味:却无法真正理解食物的美味。
  8. 心迹转寥寥:内心的情感愈发显得稀少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荐酒蒸淮枣,烹鱼糁汉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江山、风雨、酒食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比喻:将美食与内心的孤寂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叹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在官场生涯中的无奈与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诗人虽身处繁华,却感到心灵的寂寥,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治:象征权力与孤独。
  • 僧楼:代表了宁静与心灵的寄托。
  • 江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 风雨:表现出人生的艰辛与不易。
  • 美食:象征生活的奢华与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荐酒”的意思是什么?

    • A. 端上酒来
    • B. 酒的种类
    • C. 酒的价格
  2.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生活?

    • A. 乡村
    • B. 官府
    • C. 僧院
  3. “莫能谙食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美食的热爱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杜甫《登高》: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董嗣杲《独客二首 其二》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感,但董诗更注重对环境的描写,而李诗则通过饮酒抒发个人情感。

  • 同题材对比:董诗的孤独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杜甫的孤独则更多地体现在对时代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