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方用卿书屋壁》

时间: 2025-01-17 09:15:04

野云埋墅晚,城树掩江春。

门巷人烟古,云山屋宅新。

悲歌陶此世,尘土污吾身。

无地堪挑荠,殊乖晚膳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方用卿书屋壁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野云埋墅晚,城树掩江春。
门巷人烟古,云山屋宅新。
悲歌陶此世,尘土污吾身。
无地堪挑荠,殊乖晚膳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晚霞中的乡村景象,野云覆盖着小庄园,城市的树木遮掩着春天的江水。门前的巷子和人烟显得古老,而云山间的新居却显得格外新颖。诗人感叹悲歌陶冶了这个世俗的生活,尘土却污染了我的身体。如今没有地方可以去采摘荠菜,真是与晚饭的期望相违背。


注释:

  • 野云: 乡间的云彩,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埋墅: 指云彩笼罩着小别墅,形成一种幽静的氛围。
  • 城树: 城市的树木,象征着繁华与喧嚣。
  • 掩江春: 用树木遮蔽了春天的江水,表达了一种隐秘的美。
  • 人烟古: 指门巷中人们的生活痕迹,显示出地方的历史感。
  • 悲歌陶此世: 用悲歌来陶冶情操,却感受到世俗的污秽。
  • 无地堪挑荠: 表示无处可去,无法采摘荠菜,暗含人生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于北宋中期,后期活动于南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居住的环境中创作,反映了他对乡村的依恋及对世俗纷扰的感慨。生活在宋代,社会变迁明显,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董嗣杲在闲适生活中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用“野云埋墅晚”描绘出乡间傍晚的宁静,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渐渐显露出来。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却被现实的尘土所困扰。

诗中提到的“悲歌”与“尘土”,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一方面,诗人渴望通过艺术陶冶情操,远离世俗的烦恼;另一方面,生活的现实却将他拉回到尘世的纷扰中。最后一句“无地堪挑荠,殊乖晚膳真”更是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无法去采摘新鲜的荠菜,暗示了生活的困顿与不如意。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云埋墅晚: 乡村黄昏时分,云彩笼罩着小别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城树掩江春: 城市的树木在春天遮盖了江水,象征着都市生活的繁华掩盖了自然之美。
  • 门巷人烟古: 古老的巷子中仍有人气,暗示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延续。
  • 云山屋宅新: 云山间的新居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展现了新生活的向往。
  • 悲歌陶此世: 通过悲歌来陶冶情操,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尘土污吾身: 尘土象征着世俗的烦恼和困扰,影响了诗人的身心。
  • 无地堪挑荠: 表达生活中的无奈与失落,无法采摘自然的馈赠。
  • 殊乖晚膳真: 对理想晚餐的失望,反映出生活的悖论。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乡村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的内心冲突。
  • 拟人: 将“悲歌”赋予了陶冶的能力,体现了艺术对于生活的影响。
  • 象征: 尘土象征着世俗的烦恼,云山屋宅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无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自由、变化与灵动,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 代表着理想的居所,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江春: 春天的江水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反映自然的美好。
  • 尘土: 象征着世俗的烦恼与困扰,表现出对人世间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城树掩江春”意指什么? A. 城市的春天
    B. 城市树木遮蔽了春天的江水
    C. 江水非常清澈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感到失落与无奈
    B. 对生活充满希望
    C. 无所谓

  3. “无地堪挑荠”的意思是: A. 有很多荠菜可以挑
    B. 没有地方去采摘荠菜
    C. 荠菜很好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题方用卿书屋壁》 vs 《静夜思》: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题方用卿书屋壁》则更关注世俗生活的困扰与反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董嗣杲年谱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