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蕲城下》

时间: 2025-01-17 09:35:46

秋芜埋戍雨,暮荻卷壕风。

禦侮弓刀利,扬威鼓角雄。

云连淮树暗,月透汉营空。

捩柂资遐眺,兴衰自古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芜埋戍雨,
暮荻卷壕风。
禦侮弓刀利,
扬威鼓角雄。
云连淮树暗,
月透汉营空。
捩柂资遐眺,
兴衰自古同。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杂草掩盖了戍楼,
傍晚的荻草在战壕里随风摇曳。
抵御敌人的弓箭锋利,
鼓声和号角声雄壮激昂。
乌云笼罩着淮河的树木,
月光透过汉营的空旷。
捧着船桨远眺,
兴衰变化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注释

  • 秋芜:秋天的杂草,指战场上荒草丛生的景象,暗示荒凉。
  • 戍雨:戍楼上降下的雨,表现出守卫的艰辛。
  • 暮荻:傍晚时分的荻草,描绘了秋天的氛围。
  • 禦侮:抵御侵略,表明战争的紧迫性。
  • 弓刀利:弓箭和刀具都很锋利,隐喻士兵的装备精良。
  • 扬威:展现威风,体现军队的气势。
  • 鼓角:军乐器,象征军队的号召。
  • 云连淮树暗:云层笼罩,树木暗淡,表现天气的阴郁。
  • 月透汉营空:月光透过汉营,突显宁静和空旷。
  • 捩柂:捧着船桨,暗示诗人是在水边。
  • 兴衰自古同:历史的兴衰变化,强调人类社会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景升,号竹溪,宋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边塞、军事、自然等题材,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创作背景

《舟泊蕲城下》创作于北宋时期,那时国家面临外敌的威胁,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心与忧虑。

诗歌鉴赏

《舟泊蕲城下》是一首具有浓厚边塞气息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结合战争的紧迫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首联“秋芜埋戍雨,暮荻卷壕风”以自然景物开篇,描绘出战场的荒凉和戍楼的孤寂,给人以悲凉之感。接下来的两句“禦侮弓刀利,扬威鼓角雄”则转入叙述战争,表现出士兵的斗志与装备的精良,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后半部分“云连淮树暗,月透汉营空”则通过阴郁的天气和宁静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战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一句“捩柂资遐眺,兴衰自古同”则总结全诗,反映出历史的循环和人类命运的无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芜埋戍雨:描绘出秋天的荒芜与戍楼的孤立,暗示着战场的凄凉。
  2. 暮荻卷壕风:傍晚的荻草在风中摇曳,增强了孤寂感。
  3. 禦侮弓刀利:强调士兵的装备,表明抵御敌人的决心。
  4. 扬威鼓角雄:展现军队的气势,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5. 云连淮树暗:乌云笼罩,象征着不安的气氛。
  6. 月透汉营空:月光洒在空旷的营地,表现出宁静与孤独。
  7. 捩柂资遐眺:诗人拿着船桨远眺,暗示对未来的思考。
  8. 兴衰自古同:反思历史的变迁,人类的命运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和颈联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战争意象的结合,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与自然的宁静。
  • 比喻:通过“兴衰自古同”来暗示历史的循环。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和战争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芜:象征战争后的荒凉与凄凉。
  • 戍雨:隐喻守卫的艰辛与无奈。
  • 弓刀:象征战争的武器,表现出士兵的勇敢。
  • 云月:云象征阴郁,月象征宁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芜埋戍雨”中的“戍”指的是? A. 农田
    B. 守卫的地方
    C. 山川
    D. 河流

  2. 诗中“扬威鼓角雄”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自豪
    C. 恐惧
    D. 疲惫

  3. 诗的最后一句“兴衰自古同”意味着? A. 未来光明
    B. 历史的循环
    C. 一切都会好
    D. 只有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景象与壮志情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边塞的壮丽与士兵的豪情。

诗词对比

  • 《舟泊蕲城下》 vs. 王之涣《登鹳雀楼》
    《舟泊蕲城下》更侧重于描绘战争的紧迫与历史的循环,而《登鹳雀楼》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董嗣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