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辟瘴无冬夏,通潮入堰潴。
荒田惟种蛤,小市竞租鱼。
番赕珊瑚贱,蛮賨翡翠疏。
最怜珠浦夜,月晕斗方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广州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感叹广州没有冬夏之分,潮水畅通无阻地流入堰坝。荒芜的田地只种植蛤蜊,小市集上则争相租赁鱼。外来的商贩出售廉价的珊瑚,而当地的珍禽翡翠则显得稀疏。最令人怜惜的是珠浦的夜晚,月光笼罩着四方的斗形水面。
注释:
- 辟瘴:去除瘴气,指广州气候湿热,没有寒冷的冬天。
- 潴:积存,指水流在堰坝处停留。
- 蛤:指蛤蜊,生活在水边的贝类。
- 番赕:外来的商贩,常指来自海外的商人。
- 珊瑚:海中的一种宝物,通常作为装饰品。
- 蛮賨: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可能是指当地的原住民。
- 珠浦:指广州的珠江边,夜晚的景象非常迷人。
- 月晕斗方诸:月亮的晕影照在水中,形成四方的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宗瀛,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后移居广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以描写南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送别友人邹石生之际,表达了对广州的依恋与感慨。正值清代,南方经济繁荣,广州作为商贸重地,汇聚了各种文化与商品,诗中反映了这种繁华与独特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李宗瀛的《送邹石生之广州其五》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广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诗的开篇“辟瘴无冬夏”突出了广州气候的独特,暗示着南方的温暖和湿润,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荒田惟种蛤,小市竞租鱼”的描写,展现了当地居民勤劳的生活状态,虽然田地荒芜,仍然能依靠海产维生,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
“番赕珊瑚贱,蛮賨翡翠疏”两句则体现了广州作为商贸重镇的特点,外来的商贩与当地生活的融合,种种物品的交易描绘出一幅繁荣的市场景象。最后“最怜珠浦夜,月晕斗方诸”则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诗意的升华,月光照在水面上的情景,既美丽又富有哲理,似乎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是对广州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活的深切体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依依不舍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辟瘴无冬夏:描绘广州气候的特点,传递出一种舒适的感受。
- 通潮入堰潴:生动地描绘了广州丰富的水资源,显示出自然的恩赐。
- 荒田惟种蛤: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尽管艰辛却依然乐观。
- 小市竞租鱼:表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市井的热闹。
- 番赕珊瑚贱:揭示了广州作为商贸重镇的多元文化和物品的丰富。
- 蛮賨翡翠疏:描绘当地民族的特色,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
- 最怜珠浦夜:将情感引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向往。
- 月晕斗方诸:用优美的意象结束,给人以无限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晕斗方诸”,通过比喻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荒田惟种蛤,小市竞租鱼”,通过排比增强了描述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广州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活力,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气:象征着南方的湿热与疾病,反衬出广州的独特气候。
- 蛤:象征着勤劳与生存的智慧。
- 珊瑚:象征着财富与外来的文化交融。
- 月晕: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广州的气候特点是? A. 寒冷
B. 温暖湿润
C. 干燥
D. 四季分明 -
诗人通过哪些生物描绘了广州的生活状态? A. 鱼
B. 蛤蜊
C. 珊瑚
D. 翡翠 -
“月晕斗方诸”中的“斗方诸”指的是什么? A. 水面
B. 货物
C. 人群
D. 夜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江南春》杜甫
诗词对比:
李宗瀛的《送邹石生之广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与地方特色,而后者则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清代诗人李宗瀛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