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风头不定云来去。
天教月到湖心住。
遥夜一襟愁。
水风浑似秋。
藕花迎露笑。
暗水飞萤照。
渔笛莫频吹。
客愁人不知。
白话文翻译:
风势变幻,云彩时而来时而去。
天上明月,恰好停在湖心。
在这遥远的夜晚,心中满是愁绪。
水面上的风,仿佛带来了秋天的凉意。
藕花在露水中微笑迎接清晨。
暗淡的水面上,萤火虫在闪烁着光芒。
渔船的笛声不要频繁地吹响,因为我的愁苦无人知晓。
注释:
- 风头不定:风势变化无常。
- 天教:天意使然。
- 月到湖心住:月亮正好停在湖的中央,形容景色美好。
- 一襟愁:一襟即一片,形容满心愁绪。
- 水风浑似秋:水面上的风让人感到像秋天一样的凉意。
- 藕花迎露笑:藕花在露水中盛开,象征着美好与生机。
- 暗水飞萤照:水中的萤火虫在闪烁,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渔笛莫频吹:渔船上的笛声不必频繁吹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心情的深刻联系,反映出诗人对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字仲明,号紫芝,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感受到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借助自然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词作,透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思念。全诗以“风头不定云来去”开篇,展示出自然界的无常,正如人心的波动。接着“天教月到湖心住”,描绘了月光洒在湖面上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
“遥夜一襟愁”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愁绪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水风浑似秋”,水面上的凉风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后半部分的“藕花迎露笑”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暗示着即使在愁苦中也有一丝希望与欢乐。然而,随之而来的“暗水飞萤照”则将情感再次引向孤独,水中的萤火虫在幽暗的水面上闪烁,象征着孤独的旅程。
最后两句“渔笛莫频吹。客愁人不知。”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渔笛的声音在此成为了孤独的象征,传达出诗人对人世间无知与孤独感的深切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头不定云来去”:描绘了天气的多变,隐喻人生的无常。
- “天教月到湖心住”:月亮在湖中央,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遥夜一襟愁”:夜幕降临,愁绪如同披上的衣袍。
- “水风浑似秋”:水面上的风带来秋天的感觉,暗示情感的变化。
- “藕花迎露笑”:藕花在露水中绽放,展现出生命的美好。
- “暗水飞萤照”:萤火虫在水面上闪烁,增强了孤独的意境。
- “渔笛莫频吹”:渔船上的笛声,成为了孤独的象征。
- “客愁人不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风浑似秋”比喻心情的凉意。
- 拟人:藕花“迎露笑”,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中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自己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意象分析:
- 藕花:象征着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期盼。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思念,暗示了人生的孤独。
- 水风:代表着变幻无常的情感,带有秋天的凉意。
- 萤火虫:象征着微弱的光亮,暗示着希望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教月到湖心住”意指什么?
A. 月亮照在湖面
B. 月亮在湖心停留
C. 月亮升起 -
“藕花迎露笑”中的“笑”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无奈 -
诗中提到的“渔笛”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哀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女性的情感与孤独。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明月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周紫芝《菩萨蛮》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涉及月亮和思乡之情,但周紫芝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白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周紫芝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