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宁宗皇帝挽诗二首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原文展示:
虚已尧黄屋,清心汉弋绨。
乾符开太一,坤轸拓全齐。
镇国天球在,宾空宝仗迷。
历年施泽久,四海哭遗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宁宗皇帝的仁德与统治之道。诗中提到,昔日的尧帝与黄帝所居之屋已虚无,汉代的清明之心如同弋绨般纯净。乾符年间,国家的运势如同太一之开;坤轸之下,国家更加繁荣。如今国之根基仍在,但宾客却对宝物感到迷惑。长久以来施恩泽于民,如今四海百姓因失去君主而悲泣。
注释:
- 虚已: 已经变得空虚。
- 尧黄屋: 指尧帝和黄帝的治世,象征古代明君的理想状态。
- 清心: 指内心的清净、光明。
- 弋绨: 古代一种丝织品,象征高贵。
- 乾符: 指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象征国家的正气与繁荣。
- 坤轸: 形容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 镇国天球: 指国家的根本、支柱。
- 宾空宝仗迷: 客人对宝物的迷惑,暗指对物质的追求与迷失。
- 历年施泽: 经过多年恩泽施行。
- 四海哭遗黎: 四海人民因失去明君而悲泣,遗民指失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生于南宋时期,经历了宋朝的兴衰,诗风清新,常以抒发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宁宗皇帝去世后写成,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怀念和对其统治时期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民生艰辛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传达了对宁宗皇帝的追思与哀悼。诗的开头提及古代明君尧与黄,意在比较现世与理想治世的落差,表现出对过去盛世的怀念。接着提到乾符年间,国家的繁荣与安定,描绘了宁宗执政时期的清明与仁德。
诗中提到“镇国天球在,宾空宝仗迷”,暗示着即使国家的根基仍在,但在失去明君之后,国家的未来依然令人担忧。最后以“四海哭遗黎”收尾,情感更加沉重,表达了百姓因失去明君而哀伤的情景,显示出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思与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虚已尧黄屋:感叹古代明君的治世已成虚无。
- 清心汉弋绨:赞美宁宗的清明之治,心如弋绨般纯净。
- 乾符开太一:象征宁宗时期的繁荣。
- 坤轸拓全齐:描绘国家的和谐与安定。
- 镇国天球在:国家的根基依旧存在。
- 宾空宝仗迷:反映对物质的迷惑与追求。
- 历年施泽久:表达施恩于民的长久。
- 四海哭遗黎:最终以百姓的哀哭作为结尾,深刻而动人。
-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古代与现世的对比,增强了哀悼的情感。
- 象征: 尧、黄象征理想君主,宁宗象征现实中的仁德。
- 对仗: 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宁宗皇帝的悼念,同时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百姓命运的关心。
意象分析:
- 尧黄屋: 代表理想的治国典范,象征历史的辉煌。
- 清心: 象征内心的纯净与明智。
- 乾符、坤轸: 代表国家的正气与繁荣。
- 四海: 象征整个国家及其人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尧黄屋”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明君?
- A. 周朝
- B. 汉朝
- C. 古代的尧与黄帝
- D. 三国时期
-
“四海哭遗黎”中“遗黎”指的是?
- A. 失去的土地
- B. 失去的明君
- C. 失去的人民
- D. 失去的财富
答案: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这首挽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心,但洪的更集中体现在对一位君主的悼念,而杜甫则是对国家整体命运的感慨。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