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粹》
时间: 2025-01-04 08:08: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粹
作者: 洪咨夔
泊然无营如子云,
挠之不浊如黄宪。
清静勿扰如曹参,
躬行不言如石建。
古人与稽今人居,
外若不足中有余。
治中别驾寄途耳,
用则天下皆华胥。
东风昨夜收雨脚,
杨柳亭前小盘礴。
楚江君去定思君,有酒一杯须满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陈粹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像子云那样安静而不争,像黄宪那样不受污染,像曹参一样宁静而不被打扰,像石建那样默默奉献。古人与今人相较,表面上似乎不够,但内心却是富足的。治中别驾虽然寄托于旅途,但若真正施用,天下皆可如华胥美梦。昨夜东风已将雨收起,杨柳在亭前轻轻摇曳。楚江的君子即将离去,我对你的思念难以割舍,唯有一杯酒,愿你畅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泊然:安静地、平静地。
- 子云:指孔子的学生子贡,性格温和、处事沉稳。
- 黄宪:指黄宪,历史上以清白著称的人物。
- 曹参:西汉名将,性格沉稳、处事低调。
- 石建:指石建,古代贤士,强调行动胜于言辞。
- 华胥:古代传说中的美好理想国。
- 楚江:指楚地的河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 华胥:出自《山海经》,传说中的理想国,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是宋代诗人,以其清秀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其作品多关注人情、自然,以及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咨夔在送别朋友陈粹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古代贤士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诗中提到的子云、黄宪、曹参、石建等人,都是古代名士,他们的品德和行为成为了作者心中理想的道德标准。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强调了内在的丰富性和外在的简单,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然景象描绘了即将离去的情景,春风细雨中,杨柳轻拂,恰如离别时的愁绪。在最后一联,诗人以酒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泊然无营如子云:描绘了一个安静无争的形象,表现出理想的处世态度。
- 挠之不浊如黄宪:强调内心的清净与不受外界影响的境界。
- 清静勿扰如曹参:希望能有宁静的生活,不被打扰。
- 躬行不言如石建:提倡行动胜于空谈的精神。
- 古人与稽今人居:对比古今,探讨内外的关系。
- 外若不足中有余:表面上看似不够,但内心却是丰富的。
- 治中别驾寄途耳:友人远行,寄托于旅途。
- 用则天下皆华胥:若能施用才智,天下皆可美好。
- 东风昨夜收雨脚:描绘离别的自然景象,增添愁绪。
- 杨柳亭前小盘礴: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离别的惆怅。
- 楚江君去定思君,有酒一杯须满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用酒互相祝福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人比作理想人格,体现出诗人的崇敬与追求。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的描绘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代贤士的品德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探讨理想人格与人生哲学,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云:代表理想中的人格。
- 黄宪、曹参、石建:象征清白、宁静和务实。
- 东风、杨柳、楚江:自然意象,传达离别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云”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子贡
- C. 曹参
-
“华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朋友
- B. 理想国
- C. 离别
-
诗中提到的“躬行不言”强调了什么精神?
- A. 争辩
- B. 谦虚
- C. 行动胜于言辞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绘离别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陈粹》:两首诗都表达送别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洪咨夔的诗则更为内敛和哲理化。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赋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