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阅武预观军容退而纪事》

时间: 2025-01-19 17:53:32

遨头不管菊花寒,簇队晨登上将坛。

戏马台前千古事,筹边楼下万人看。

弓声浏亮秋风劲,旗采精明宿雨乾。

后部铙歌归较晚,雪西烽火报平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阅武预观军容退而纪事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遨头不管菊花寒,簇队晨登上将坛。
戏马台前千古事,筹边楼下万人看。
弓声浏亮秋风劲,旗采精明宿雨乾。
后部铙歌归较晚,雪西烽火报平安。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冷的菊花盛开的季节,毫不在意,队伍早晨聚集在将军的坛上。
戏马台前的历史故事流传千古,楼下的边防筹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观看。
弓箭的声音在秋风中清晰响亮,旗帜在雨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后方的铙歌归来得较晚,西边的烽火传来平安的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遨头: 意为高昂的姿态,形容人精神振奋。
  • 菊花寒: 指菊花盛开的季节,象征秋天的寒意。
  • 簇队: 聚集成队,形容人们的集合。
  • 戏马台: 可能指古代表演马术的场所,历史悠久。
  • 筹边: 指边防的部署和准备。
  • 弓声: 指弓箭射出的声音。
  • 旗采: 旗帜的颜色和样式。
  • 铙歌: 形容乐器的声音,可能是军乐或庆祝的乐曲。
  • 烽火: 指边防的信号,传递消息的方式。

典故解析:

  • 千古事: 指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暗示戏马台前的故事经久不衰。
  • 雪西烽火: 可能指代西方战事的消息,通过烽火传递平安的信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军事素养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结合军事和政治,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一年中重视登高望远的节日,诗人借此机会描绘军队的盛况,表达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军事阅兵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军队的关注。开头两句以“菊花寒”引入秋天的气息,暗示时节的变迁,紧接着描绘将士们在晨光中的聚集,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士气。诗中“戏马台前千古事”一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传达出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

接下来的描写,“弓声浏亮秋风劲,旗采精明宿雨乾”,展现了军队的威武与整齐,暗示着强盛的国力和士兵们的斗志。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后部铙歌归较晚”反映出战事的紧张与和平的渴望,而“雪西烽火报平安”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和平的期待,也有对安定局势的庆贺。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关注,同时也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军事文化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遨头不管菊花寒: 表示诗人心情高昂,不在乎秋天的寒冷。
  • 簇队晨登上将坛: 描绘了士兵们早晨集中在将军的坛上,表现出一种整齐和士气。
  • 戏马台前千古事: 提到了戏马台的悠久故事,象征着历史的积淀。
  • 筹边楼下万人看: 描绘了人们观看边防准备的盛况,生动传达了人们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 弓声浏亮秋风劲: 表现出弓箭的声音在秋风中显得更加清晰响亮。
  • 旗采精明宿雨乾: 形容经过雨淋的旗帜在阳光下显得特别鲜艳,象征军队的雄壮。
  • 后部铙歌归较晚: 说明后方的乐队归来得较晚,暗示战事的紧迫感。
  • 雪西烽火报平安: 通过烽火传递出平安的消息,表达对安全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 “弓声浏亮”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声音的清脆。
  • 对仗: 本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注重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雪西烽火”赋予烽火以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军事的赞美与对和平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强大军队和安定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 象征秋天,代表坚韧。
  • : 军事力量的象征,显示出威武和斗志。
  • 旗帜: 象征国家的尊严与荣耀。
  • 烽火: 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象征着战事与安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戏马台”最可能是指什么?

    • A. 一座乐器演奏的场所
    • B. 古代的马术表演场所
    • C. 将军的居所
    • D. 观看比赛的地方
  2. 诗中的“弓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喜悦
    • C. 威武
    • D. 平静
  3. 诗中“雪西烽火”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

    • A. 战争的残酷
    • B. 对和平的期待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对比洪咨夔的《九日阅武》与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军队的威武与安全,后者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忧愁。

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美好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