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道上杂咏 其四》

时间: 2025-01-14 18:54:25

石坛千尺薜萝古,沙径百盘苔藓香。

不是先生求矫世,懒将日月趁人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坛千尺薜萝古,沙径百盘苔藓香。
不是先生求矫世,懒将日月趁人忙。

白话文翻译:

在千尺高的石坛上,古老的薜萝缠绕着;沙路上,百盘苔藓散发着香气。
这不是像先生那样想要改变世俗的志向,懒得去追逐日月的忙碌。

注释:

  • 石坛:石制的高台,象征着古老和自然。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常附生于树木或石头上,寓意生命的生生不息。
  • 沙径:沙石铺成的小路,象征宁静和自然。
  • 苔藓: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代表清新和生命力。
  • 不是先生:这里的“先生”可能指代儒生或志士,意指追求功名或社会地位的人。
  • 矫世:改变世俗,表达对世俗价值的反感。
  • 懒将:不愿意去追逐或赶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070-1130)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称道。洪咨夔的诗常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严陵道上杂咏》是洪咨夔在游历过程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在宋代,士人多追求功名利禄,而洪咨夔则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他对社会风气的独特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洪咨夔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观:千尺的石坛和古老的薜萝,展现出一种宏伟而古老的自然气息;而沙路和苔藓的香气则营造出一种柔和、静谧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细腻,也传递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哲学观:他不愿意像世俗的士人那样追逐名利和权位,而是选择一种悠闲自得、随性而活的生活态度。这种对世俗价值的反叛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既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引发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坛千尺薜萝古:描绘高大石坛的古老与薜萝的生机,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2. 沙径百盘苔藓香:细致地描绘沙路和苔藓的美,展现了自然的精致与宁静。
  3. 不是先生求矫世:对比世俗士人的追逐,强调诗人对名利的冷漠。
  4. 懒将日月趁人忙:表达诗人对时间和世俗纷扰的无所谓,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通过“石坛”和“沙径”,“薜萝”和“苔藓”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心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坛:象征稳固与历史,承载着岁月的沉淀。
  • 薜萝:代表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
  • 沙径:象征人生的旅途,曲折而宁静。
  • 苔藓:象征微小而美好的事物,提醒人们关注细节与内心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坛”象征什么? A. 名利
    B. 稳固与历史
    C. 纷扰的生活
    D. 追求的理想

  2. “懒将日月趁人忙”中“日月”指代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名利的追逐
    C. 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目标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严陵道上杂咏》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对静谧山水的描绘,而洪咨夔则在自然中融入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