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陈参政挽诗三首 作者:张嵲 〔宋代〕
今古虽同尽,存亡惕遽分。 人谁为为善,天不右斯文。 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坟。 音尘竟何所,俯仰叹蒿焄。
白话文翻译:
古今之人虽终将一死,但存亡之间却令人惊惧地迅速分离。 人们谁能真正行善,天意似乎并不眷顾这文化传承。 无法完成三年的建筑计划,只能空自悲叹那仅四尺高的坟墓。 音讯和踪迹究竟何在,只能低头抬头间叹息那荒草丛生。
注释:
- 今古虽同尽:指古今之人最终都会死去。
- 存亡惕遽分:存亡之间迅速分离,指生死之别令人惊惧。
- 人谁为为善:人们谁能真正行善。
- 天不右斯文:天意似乎并不眷顾这文化传承。
- 莫遂三年筑:无法完成三年的建筑计划。
- 空悲四尺坟:只能空自悲叹那仅四尺高的坟墓。
- 音尘竟何所:音讯和踪迹究竟何在。
- 俯仰叹蒿焄:低头抬头间叹息那荒草丛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这首诗是为陈参政(陈与义)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陈参政的哀悼和对生死存亡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陈参政去世后所作,张嵲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陈参政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生死存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存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陈参政的哀悼之情。诗中“今古虽同尽,存亡惕遽分”一句,揭示了生死之别的惊惧和无奈。“人谁为为善,天不右斯文”则表达了对天意不眷顾文化传承的感慨。最后两句“音尘竟何所,俯仰叹蒿焄”则抒发了对逝者音讯全无的哀伤和对荒草丛生的坟墓的悲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古虽同尽,存亡惕遽分”:揭示了生死之别的惊惧和无奈。
- “人谁为为善,天不右斯文”:表达了对天意不眷顾文化传承的感慨。
- “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坟”:抒发了对无法完成建筑计划的遗憾和对仅四尺高的坟墓的悲叹。
- “音尘竟何所,俯仰叹蒿焄”:抒发了对逝者音讯全无的哀伤和对荒草丛生的坟墓的悲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今古虽同尽,存亡惕遽分”中的“今古”与“存亡”,“同尽”与“惕遽分”形成对仗。
- 比喻:如“音尘竟何所”中的“音尘”比喻逝者的音讯和踪迹。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存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陈参政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存亡惕遽分”:生死之别的惊惧和无奈。
- “天不右斯文”:天意不眷顾文化传承的感慨。
- “空悲四尺坟”:对仅四尺高的坟墓的悲叹。
- “俯仰叹蒿焄”:对荒草丛生的坟墓的悲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今古虽同尽”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古今之人最终都会死去 B. 古今之人最终都会成功 C. 古今之人最终都会幸福 答案:A
-
诗中“人谁为为善”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人们谁能真正行善 B. 人们谁能真正行恶 C. 人们谁能真正行中庸 答案:A
-
诗中“音尘竟何所”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音讯和踪迹究竟何在 B. 音讯和踪迹究竟何去 C. 音讯和踪迹究竟何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抒发了对时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通过对饮酒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的豪迈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陈参政挽诗三首》与杜甫《登高》:两者都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抒发了对时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感悟。
- 张嵲《陈参政挽诗三首》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生死存亡的深刻思考,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嵲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