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袂狂歌归去来,五湖烟月冷苏台。
遥怜竹屋分题处,花落重门草似苔。
白话文翻译:
挥舞着衣袖,狂歌归来,五湖的烟雾与明月映照着冷冷的苏台。
遥想那竹屋分隔的地方,花瓣飘落在沉重的门前,草丛中长得像苔藓一般。
注释:
- 扬袂:扬起衣袖,常指轻松自在的状态。
- 狂歌:尽情高歌,表现出一种放纵的情绪。
- 五湖:泛指大江大湖,象征广阔的水域。
- 苏台:苏州的台地,这里指的是风景如画的地方。
- 遥怜:远远地怜惜,表现出一种思念之情。
- 竹屋:用竹子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重门:沉重的门,可能暗指隔绝或封闭。
- 草似苔:草长得茂盛而像苔藓,暗示荒凉与无人打理的情景。
典故解析:
“苏台”常常指代苏州,古时以其美丽的风景和文化名人而闻名。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归来的意愿,还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诗中提到的竹屋和花落重门,构成了一个令人怀念的静谧场所,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性道人,清代诗人,以其洒脱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写于诗人准备归乡之际,反映了他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轻松愉快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故乡自然景色的赞美。开头的“扬袂狂歌”展现了诗人心情的轻松与欢快,他在歌声中感受着归来的喜悦。接着“冷苏台”的描写则突出了自然的宁静与清幽,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江南的秋天景象。后两句通过对竹屋和落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人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珍惜与对繁华落尽的惋惜,情感深邃而蕴含哲思。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扬袂狂歌归去来”表达了诗人归乡的愉悦与洒脱,衣袖随风飘扬,歌声高亢。
- 第二句:“五湖烟月冷苏台”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冷的夜晚,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
- 第三句:“遥怜竹屋分题处”通过对竹屋的思念,反映了对故乡的深情。
- 第四句:“花落重门草似苔”则在对比中揭示了荒凉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怀旧之情。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草似苔”),以及对仗(如“扬袂狂歌”与“花落重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与惋惜,反映了人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
意象分析:
- 扬袂:象征自由与洒脱。
- 五湖烟月:代表自然的宽广与美丽。
- 竹屋:象征简单与宁静的生活。
- 花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扬袂狂歌”中的“扬袂”是什么意思? A. 抓住衣袖
B. 挥舞衣袖
C. 袖子破了 -
诗中提到的“冷苏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杭州 -
“花落重门草似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伤感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性道人与李白的作品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性道人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气势与壮阔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