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道中望西山》
时间: 2025-01-01 17:5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涿鹿道中望西山》
作者:史夔 〔清代〕
红尘雨洗净秋烟,
黛色嶙峋夕照前。
七月早归彭蠡雁,
一山横断太行天。
乘槎兴已江湖外,
捧日心犹霄汉边。
策马高原频怅望,
蓟门云树尚依然。
白话文翻译:
在尘世的雨水中,秋天的烟雾得以洗净,
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黛色嶙峋。
七月的候鸟早早归来,飞回了彭蠡,
一座山横亘在太行山脉的天际。
乘着木筏的兴致已经在江湖之外,
手捧着太阳,心却依然在遥远的天边。
骑马在高原上频频回望,
蓟门的云树依然如故。
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和烦恼。
- 秋烟:指秋天的烟雾或雾气。
- 彭蠡:指彭蠡湖,象征归乡的地点。
- 太行天:太行山脉的高耸,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乘槎:指乘坐木筏。
- 捧日:手捧着太阳,象征着追求理想或光明的心情。
- 蓟门:古代关隘,象征着边境和出入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夔,清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西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归乡的思念之情。历史背景上,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景抒怀,寄托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涿鹿道中望西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寄托个体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游历过程中,透过对西山的凝视,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敬仰。开头两句“红尘雨洗净秋烟,黛色嶙峋夕照前”以生动的画面描绘出秋季的宁静和清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接下来的“七月早归彭蠡雁”,通过归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归属感和思乡之情。
全诗的结构紧凑,意象丰富,运用比喻和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最后几句“策马高原频怅望,蓟门云树尚依然”以骑马高原的视角,回望旧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暗含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惘。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尘雨洗净秋烟:世俗的纷扰在雨水中得以洗净,象征着心灵的宁静。
- 黛色嶙峋夕照前:描绘夕阳下的山峦,色彩与形态俱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
- 七月早归彭蠡雁:候鸟的归来,象征着家乡的召唤。
- 一山横断太行天:描述太行山的壮观场景,强调自然的雄伟。
- 乘槎兴已江湖外:表达了对江湖生活的向往与超然。
- 捧日心犹霄汉边:心中怀有理想,尽管身处尘世。
- 策马高原频怅望:骑马在高原上频频回望,意味着对过往的思考与怀念。
- 蓟门云树尚依然:尽管时光流逝,旧地依然存在,象征着对故土的深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捧日”表现理想的渴望。
- 对仗:如“乘槎兴已江湖外,捧日心犹霄汉边”,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红尘:象征人间的纷扰与烦恼。
- 夕照:代表宁静与美好时光。
- 彭蠡雁:寄托思乡情感。
- 太行天:象征自然的伟岸与神秘。
- 策马高原:代表追求与探索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尘”指的是: A. 美好的事情
B. 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纷扰
C. 大自然的景色 -
“七月早归彭蠡雁”中的“彭蠡”是指: A. 一种鸟类
B. 一座山
C. 一处湖泊 -
诗人通过“策马高原频怅望”表达了: A. 对未来的无畏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思考
C. 对他人的依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与史夔的《涿鹿道中望西山》相比,王维的作品更为注重静谧的氛围,而史夔则在自然描写中渗透了更多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