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靖国后轩》

时间: 2025-01-19 12:32:52

性静交游少,身闲日月长。

忘言千句偈,宴坐一炉香。

世有流离苦,人趋声利场。

此间亦何事,高卧傲羲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靖国后轩
作者: 赵鼎 〔宋代〕

性静交游少,身闲日月长。
忘言千句偈,宴坐一炉香。
世有流离苦,人趋声利场。
此间亦何事,高卧傲羲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高远的追求。诗人性情宁静,交游很少,因而身心自在,时光悠长。虽然忘却了千句的言语,只是在炉边静坐,享受着袅袅的香气。世间充满了流离与痛苦,人们忙于追逐声名与利益。而在这里,我又何必在意这些呢?我宁愿高卧于此,傲视天皇。

注释:

  • 性静:性情平静。
  • 交游少:交际朋友较少。
  • 日月长:意指日子过得悠闲。
  • 忘言:忘却了言语,沉浸在自我之中。
  • 千句偈:形容众多的言语或法语。
  • 宴坐:安坐、静坐。
  • 一炉香:一炉香气,象征宁静与享受。
  • 流离苦:指世间的离散与痛苦。
  • 声利场:追求声名与利益的场所。
  • 高卧:高枕无忧,意指安闲自在。
  • 傲羲皇:傲视天帝,表现出高傲的态度。

典故解析:

  • 羲皇:在古代,羲皇指的是黄帝,象征着高贵与至高无上的地位。诗人在此提及羲皇,展现了自己的超然与不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鼎(1080年-1160年),字孟頫,号元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高远、情感真挚而著称,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赵鼎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闲适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马靖国后轩》是一首典雅而深邃的诗,体现了赵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开篇以“性静交游少”引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交往的淡然,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安宁来自内心的平和,而非外界的热闹。接着,诗人通过“身闲日月长”描绘了恬淡的生活状态,仿佛时间在此刻显得格外宽裕,流逝不再急促。

中间两句“忘言千句偈,宴坐一炉香”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语言的超越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炉香的袅袅升起,让人联想到一种宁静的生活哲学,重在内心的体验而非外在的追求。而后两句“世有流离苦,人趋声利场”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众多人为名利而奔波,却不知内心的苦痛。

最后,“此间亦何事,高卧傲羲皇”是全诗的高峰,诗人宁愿在此处高卧,超然于世俗之上,显示出一种高洁的心境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对世事的超脱,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性静交游少: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安静与交往的稀少,反映了一种独立的生活态度。
    • 身闲日月长: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时间在此显得绵长。
    • 忘言千句偈:强调了沉默的智慧,超越了语言的表达。
    • 宴坐一炉香:体现了对细腻生活的享受,炉香代表着宁静。
    • 世有流离苦: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痛苦。
    • 人趋声利场:描绘了人们追逐名利的场景。
    • 此间亦何事:诗人自问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何必在意世俗。
    • 高卧傲羲皇: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与高洁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多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炉香”来象征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人试图通过描绘闲适的生活状态,表达对纷扰世界的无奈与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炉香: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详,代表一种生活的享受。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长久。
  • 声利场:代表世俗的纷扰与人们对名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内心的宁静?

    • A. 交游频繁
    • B. 忘言千句
    • C. 追逐名利
      答案:B
  2. “高卧傲羲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对世俗的追求
    • B. 对内心的超然
    •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流离苦”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社会动荡
    • C. 个人烦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鼎的这首《马靖国后轩》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着重于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但更加强调了山水之美,而赵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的反思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鼎《全宋诗》相关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