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断霞收尽黄昏雨》

时间: 2025-01-02 22:00:22

断霞收尽黄昏雨。

滴梧桐疏树。

帘栊不卷夜沈沈,锁一庭风露。

天涯人远,心期梦悄,苦长宵难度。

知他窗外促织儿,有许多言语。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贺圣朝·断霞收尽黄昏雨

作者: 赵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贺圣朝·断霞收尽黄昏雨
断霞收尽黄昏雨。
滴梧桐疏树。
帘栊不卷夜沈沈,
锁一庭风露。
天涯人远,
心期梦悄,
苦长宵难度。
知他窗外促织儿,
有许多言语。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余晖收尽了黄昏的细雨,
雨滴在稀疏的梧桐树上。
窗帘没有卷起,夜色沉沉,
只锁住一庭的风露。
天涯海角,彼此远隔,
心中的期盼与梦里的呢喃,
让漫漫长夜难以熬过。
我知道窗外的蝉鸣,
诉说着许多情意绵绵。


注释:

  • 断霞:指夕阳西下时,天空的余晖逐渐消散。
  • 黄昏雨:黄昏时分的细雨,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滴梧桐:指雨水滴落在梧桐树上,表现了秋天的意境。
  • 帘栊:窗帘,暗示着内心的封闭与隔绝。
  • 风露:指清晨的风和露水,意境清幽。
  • 促织儿:指秋天的蟋蟀,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鼎,字孟頫,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因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擅长描写离愁别绪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赵鼎人生的艰难时期,可能受到个人遭遇及时代动荡的影响,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贺圣朝·断霞收尽黄昏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思念的氛围。首句“断霞收尽黄昏雨”描绘了黄昏时的雨景,既带有自然的清新,又隐含了忧伤的情绪。接下来的“滴梧桐疏树”,通过具体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

“帘栊不卷夜沈沈”则表现了内心的封闭与对外界的隔绝,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压抑。接下来的“锁一庭风露”,则是对外界风露的渴望与对内心孤寂的强烈对比。最后几句“天涯人远,心期梦悄”,通过对天涯与心期的对比,展现出诗人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和思念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断霞收尽黄昏雨:描绘了黄昏时分雨水与夕阳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2. 滴梧桐疏树:雨滴在稀疏的树木上,暗示孤独的环境。
    3. 帘栊不卷夜沈沈:窗帘未卷起,夜色显得更加沉重,突显了内心的孤寂。
    4. 锁一庭风露:庭院中的风露被锁住,象征着诗人无法与外界沟通。
    5. 天涯人远: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思念的愁苦。
    6. 心期梦悄:内心的期盼与梦境中的交流显得微弱而无奈。
    7. 苦长宵难度:漫长的夜晚令人倍感苦闷,难以度过。
    8. 知他窗外促织儿:窗外的蟋蟀鸣叫,象征着思念的声音。
    9. 有许多言语:暗示心中有未曾说出的情感,寄托在蟋蟀的鸣叫中。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内心情感的波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黄昏雨:象征着一种短暂而美好的时光,蕴含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梧桐树:在古诗词中常常与离别、孤独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促织:蟋蟀在秋天鸣叫,象征着孤寂与思念,常被用作表达情感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霞”指的是: A. 夕阳残照 B. 黑暗的天空 C. 明亮的晨光

  2. “心期梦悄”中的“梦”指的是: A. 白天的幻想 B. 对未来的期盼 C. 内心的思念

  3. 此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其风格更为婉约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情感更加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诗词赏析》
  • 《赵鼎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