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秋夜病怀》
时间: 2025-01-08 21:20: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秋夜病怀
作者: 曹慎仪 〔清代〕
炉篆烟微,瓶花香淡,寂寞绮栊。
对秋檠一点,寒蛩四壁,纷然离绪,和梦匆匆。
绣幕低垂,玉钩不挂,倦倚薰笼怯晚风。
难消遣,任病颜憔悴,瘦影惺忪。
楼头又过飞鸿。
纵系帛天涯信怎么逢。
望万山霜木,自怜凋碧,满阶落叶,谁更题红。
疏懒心情,凄凉怀抱,吟尽秋声恨未工。
销魂处,见半弯残月,护上孤桐。
白话文翻译
炉上的香烟微弱,花瓶中的花香淡淡,显得格外寂寞。
面对秋天的灯光,一只寒蝉在四壁鸣叫,纷乱的思绪,和梦一样匆忙。
绣帷低垂,月钩不挂,倦怠地倚靠着熏笼,怯惧着晚风。
难以消磨时光,任凭病态的面容憔悴,瘦弱的身影朦胧。
楼头又有鸿雁飞过。
即使能够寄书于天涯,怎能相逢?
望着万山的霜木,自己怜惜那凋零的碧绿,满阶落叶,还有谁能再题红?
心情疏懒,怀抱凄凉,吟尽秋声却恨未能工整。
在销魂的地方,看到半弯的残月,护着孤独的桐树。
注释
- 炉篆烟微:炉中香烟袅袅,微弱的香气。
- 寒蛩:寒蝉,秋冬时节鸣叫的虫子,象征孤独。
- 绣幕低垂:窗帘垂下,营造出一种封闭和孤独的氛围。
- 玉钩不挂:月亮未挂上钩,暗示夜晚的孤寂。
- 飞鸿:鸿雁,象征远方的信件和思念之情。
- 帛天涯信:帛,古代的信件,寄托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慎仪,清代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夜,诗人因病卧床,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借景抒情,表达心中的苦闷与思念。
诗歌鉴赏
《沁园春 秋夜病怀》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秋夜病中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用“炉篆烟微,瓶花香淡”来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接着描绘了秋天的夜晚,寒蝉在四壁鸣叫,勾起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随着诗情的展开,诗人对孤独的感受愈发明显,尤其在“难消遣,任病颜憔悴,瘦影惺忪”一句中,病痛的折磨与孤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邃。
诗中“楼头又过飞鸿”的意象,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暗示了人情的冷漠与距离。最后的“见半弯残月,护上孤桐”,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似乎在诉说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人世的感伤,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炉篆烟微,瓶花香淡:描绘出一个安静的环境,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对秋檠一点,寒蛩四壁:对孤独的描写,秋天的氛围加重了这种孤独感。
- 倦倚薰笼怯晚风: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的畏惧和内心的疲惫。
- 任病颜憔悴,瘦影惺忪:直接描写病痛的影响与内心的困扰。
- 纵系帛天涯信怎么逢: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却又难以相见的无奈。
- 望万山霜木,自怜凋碧:自我怜惜,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感伤。
- 吟尽秋声恨未工: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与对自我创作的不满。
- 见半弯残月,护上孤桐:最后的孤独意象,强化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寒蛩”象征孤独),拟人(“秋声恨未工”),对仗(“炉篆烟微,瓶花香淡”)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个人的病痛感受,表现了孤独、思念与人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在孤独中透出对生活的深切思考,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的情感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烟:象征温暖与寂静的环境。
- 寒蛩:象征孤独与思念。
- 飞鸿:象征远方与离愁。
- 残月:象征孤独与人生的无常。
- 孤桐:象征孤独的坚守与内心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炉篆烟微”所描绘的意境是: A. 热闹的聚会
B. 寂静的环境
C. 明亮的灯光
D. 朋友的欢聚 -
诗中的“寒蛩”象征着: A. 快乐
B. 孤独
C. 富贵
D. 热情 -
“纵系帛天涯信怎么逢”中的“帛”指的是: A. 布料
B. 书信
C. 诗歌
D. 画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曹慎仪的《沁园春 秋夜病怀》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在孤独中抱有一种豪情,而曹慎仪则更显凄凉与无奈。两首诗都通过月亮的意象表现出对孤独的深刻理解,但在情感基调上却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