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八景》

时间: 2025-01-04 11:03:29

叠巘层峦藓径深,风传樵唱出霜林。

丁丁伐木声相应,戛戛敲枰响共沈。

叶坠湿沾双屐雨,岩高影落半溪阴。

负薪力学今谁继,馀韵流风尚可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巘层峦藓径深,
风传樵唱出霜林。
丁丁伐木声相应,
戛戛敲枰响共沈。
叶坠湿沾双屐雨,
岩高影落半溪阴。
负薪力学今谁继,
馀韵流风尚可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重峦叠嶂的山峦和幽深的苔藓小径,风中传来樵夫在霜林中唱歌的声音。伐木的声音与樵夫的歌声相互应和,清脆的敲木声在空中回荡。树叶坠落,湿润的雨水打湿了双屐,岩石高耸,影子倒映在半溪的阴影中。如今谁还能继承这负薪的勤奋与学问呢?遗留下来的韵律与风声依然可以追寻。

注释:

字词注释

  • 叠巘:重叠的山峦。
  •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峰。
  • 藓径:生长着苔藓的小路。
  • :砍柴的人。
  • 丁丁:形容敲打声清脆。
  • 戛戛:形容敲击声。
  • :古代的一种木制棋盘。
  • 负薪:背负柴薪。
  • 力学:勤奋学习。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敬意,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伯琛(清代)是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表现出对独立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澎湖八景》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以及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可能是在他游历澎湖时的感受与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景象捕捉了澎湖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劳动者的尊重。诗中通过描绘山峦、苔藓、伐木声等细节,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尤其是“丁丁伐木声相应,戛戛敲枰响共沈”两句,通过声响的对比与呼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同时,诗的结尾“负薪力学今谁继”反映了对当代人勤奋学习精神的追思与呼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期待。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劳动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对未来的思考,使其在清代诗词中独具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叠巘层峦藓径深:描绘了高耸的山峦和幽深的小径,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深邃感。
  2. 风传樵唱出霜林:生动地表现了风中传来的樵夫歌声,给人以温暖和亲切之感。
  3. 丁丁伐木声相应:伐木声与歌声相应,展现了自然中的和谐美。
  4. 戛戛敲枰响共沈:敲击声的清脆与沉寂相互交织,丰富了作品的音韵美。
  5. 叶坠湿沾双屐雨:描绘了雨中湿润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气氛。
  6. 岩高影落半溪阴:高岩的影子映在溪水中,展现出丰富的视觉意象。
  7. 负薪力学今谁继:引发对当代人学习精神的思考,抒发对传承的期望。
  8. 馀韵流风尚可寻:最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文化遗韵的追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丁丁伐木声相应,戛戛敲枰响共沈”,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伐木声与樵夫的歌声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风传樵唱,赋予风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澎湖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思,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峦: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壮丽。
  • 樵夫:象征勤劳与坚韧。
  • 雨水:象征生机与滋润。
  • 影子:象征过往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山峦、溪水
    B. 沙漠、海洋
    C. 城市、街道

  2. “负薪力学今谁继”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对现代人的失望
    B. 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期待
    C. 对劳动的厌倦

  3. 诗中的“丁丁伐木声”主要表达人们的什么活动? A. 休闲娱乐
    B. 劳动与生活
    C. 学习研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但更侧重于抒发孤独的情感;而刘伯琛的《澎湖八景》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体现出清代文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 《刘伯琛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