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八景》
时间: 2025-01-19 21:40: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轮西坠荡空濛,波浴山衔望未穷。
远渚乍分初月白,遥天低映晚霞红。
数家渔网蘋洲外,十幅蒲帆翠霭中。
最爱夕阳归牧句,霏霏薄雾起寒丛。
白话文翻译:
西边的月亮缓缓下沉,映照得空中朦胧一片,波光荡漾,山影在远方交融,视野无尽。远处的沙洲上初升的白月和低垂的天空映衬着晚霞的红色。几户渔家在蘋洲之外撒网,十幅渔帆在翠绿色的雾霭中飘荡。最让我喜爱的是夕阳西下时归家的牧童,细薄的雾气升起,笼罩着寒冷的丛林。
注释:
- 荡空濛:荡,指荡漾;濛,形容模糊不清。指空中朦胧的景象。
- 波浴山衔:波光波动,映照着山峦交融的景象。
- 远渚乍分:远处的沙洲突然显现出来。
- 初月白:初升的月亮显得洁白。
- 遥天低映:远方的天空低垂,映照出晚霞的颜色。
- 蘋洲:指水草丰盛的洲渚。
- 蒲帆:蒲草制成的渔船帆。
- 霏霏薄雾:轻柔的薄雾,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典故解析:
“夕阳”与“归牧”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归隐和安宁,传达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伯琛,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
- 创作背景:此诗描绘的是澎湖的自然风光,可能是诗人在澎湖游历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渔民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澎湖八景》是一首描绘澎湖自然风光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的开头,作者以“一轮西坠荡空濛”引入,展现了夕阳西下的画面,月亮初升,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这种时空交错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接着,远处的沙洲与天边的晚霞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中描绘的渔网与渔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渔民在水面撒网,蒲帆在雾霭中穿行,展现了劳动与生计的真实场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而最后一句“最爱夕阳归牧句”,则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情感上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轮西坠荡空濛:描绘夕阳西下,天空朦胧的景象。
- 波浴山衔望未穷:波光与山影交融,视野无尽,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向往。
- 远渚乍分初月白:远处的沙洲上初升的月亮,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遥天低映晚霞红:低垂的天空与晚霞相映,营造出柔和的色彩。
- 数家渔网蘋洲外:描绘渔民的生活,体现人类的劳动与自然的结合。
- 十幅蒲帆翠霭中:渔船在雾霭中行驶,表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 最爱夕阳归牧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
- 霏霏薄雾起寒丛:薄雾升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寒冷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初月白”,突显其清澈。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如“夕阳归牧句”。
- 对仗:如“数家渔网”与“十幅蒲帆”,形成对称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澎湖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清幽、宁静的夜晚,暗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闲适。
- 晚霞:象征美好与希望,也暗示短暂的美丽。
- 渔网与蒲帆:代表渔民的生活与辛勤劳动,体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夕阳与牧童:象征归隐与宁静,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高山
B. 沙洲
C. 湖泊 - 诗人最喜爱的意象是什么?
A. 渔网
B. 夕阳
C. 远山 - 诗中“霏霏薄雾”形容了什么?
A. 大雨
B. 寒冷的雾气
C. 烈日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李白的《静夜思》:展现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
诗词对比:
- 刘伯琛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但刘的诗更侧重于具象的描绘,而王的序文则倾向于抒情与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伯琛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与田园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