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时间: 2025-01-06 15:3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情痴似我。惜廿载绮怀,时光抛过。初识紫云,何幸连宵掎裳坐。名花依约临风亸。听檀板穿成珠颗。醉乡深处,销魂已足,那须真个。无那。新声按彻,将愁恨细写,管弦重播。怕说别离,清泪难禁天涯堕。举杯劝展眉痕锁。但聚散终须勘破。好词笼上轻纱,俗尘漫涴。
白话文翻译
我这情痴的人,真是惋惜这二十年的美好回忆,时光就这样匆匆流逝。初次见到紫云时,真是多么幸运,连夜坐在一起,互相依偎。那名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听着檀板声,如同穿成了珠子一般。在醉意的乡间深处,心中虽已沉醉,但又何必再追求真切的存在呢?没有那种执念。新的歌声响起,细腻地描绘着我的愁苦,乐器声再次响起。怕说到离别,泪水难抑,心中感伤如同天涯坠落。举杯劝你展现那眉间的愁锁,但无论怎样聚散,终究要看透这一切。美好的词语如同轻纱般笼罩,而世俗的烦恼却漫无边际。
注释
- 情痴:指对情感执迷的人。
- 绮怀:美好的情感或回忆。
- 紫云:可能指的是诗中某个特别的人或事物,象征美好的情感。
- 檀板:一种乐器,音色清脆,常用于伴奏。
- 销魂:形容极其迷醉、动人的状态。
- 眉痕锁:形容因忧愁而皱起的眉头。
典故解析
“紫云”可能暗指唐代诗人李白的“白云”,象征着自由和美好。诗中提到的“名花”也可与古代诗词中的美人或风花雪月的意象相联系,体现了诗人与美好事物的深厚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葆光,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赞誉。
创作背景
“绛都春”创作于清代的一个春天,诗人在感怀往昔美好的同时,面对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绛都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音乐感的句子,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无常的忧虑。诗中提到的“情痴”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执着与迷恋,而“惜廿载绮怀”则道出了对过往光阴的惋惜。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分离和离愁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段,诗人通过“举杯劝展眉痕锁”等句子,呼应了对离别的恐惧,表达了对爱情脆弱的深切感受。整首诗在音乐与情感的交织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痴似我:说明诗人内心情感的执念。
- 惜廿载绮怀:对二十年美好时光的惋惜。
- 初识紫云:初次相遇的美好回忆。
- 何幸连宵掎裳坐:表达与爱人共度良宵的幸运。
- 名花依约临风亸:美人如花,轻盈而动。
- 听檀板穿成珠颗:音乐的美妙如同珠子般悦耳。
- 醉乡深处,销魂已足:沉醉于美好回忆中。
- 无那:没有必要再追求真实。
- 新声按彻:新的旋律细腻动人。
- 怕说别离:对离别的恐惧。
- 清泪难禁:泪水即将流下。
- 举杯劝展眉痕锁:劝对方展现愁苦的面容。
- 但聚散终须勘破:无论聚散,终究要看透。
- 好词笼上轻纱:美丽的词句如轻纱般笼罩。
- 俗尘漫涴:世俗的烦恼无处不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珠颗”,增强了音乐的美感。
- 拟人:将“名花”描绘得如同人一样轻盈。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讲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情感与现实冲突时的复杂心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悲伤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云:象征美好的爱情与回忆。
- 名花:指代美丽的女子,象征爱情的美好。
- 檀板:代表着音乐与欢乐,增添诗的氛围。
- 清泪:象征离别带来的悲伤与无奈。
文化内涵
“紫云”与“名花”不仅是美丽的意象,还承载了许多文化内涵,象征着珍贵的爱情与青春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情痴”指的是: a. 对情感执迷的人
b. 对金钱执迷的人
c. 对权力执迷的人 -
“清泪难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
“名花依约临风亸”中的“名花”通常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乐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杨葆光的《绛都春》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样展现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杨葆光研究》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
- 《诗词鉴赏:从古至今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