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时间: 2025-01-19 12:23:33

芳丛簇簇水滨生。

勾起午风清。

六花大似天边雪,又几时、雪有三层。

明艳射回蜂翅,净香薰透蝉声。

晚檐人共月同行。

疏影动银屏。

指尖轻捻都如玉,听画栏、高啭流莺。

道是花枝比得,不成花也多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
张鎡〔宋代〕

芳丛簇簇水滨生。
勾起午风清。
六花大似天边雪,
又几时雪有三层。
明艳射回蜂翅,
净香薰透蝉声。
晚檐人共月同行。
疏影动银屏。
指尖轻捻都如玉,
听画栏高啭流莺。
道是花枝比得,
不成花也多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边芳草丛生的美丽景象,午风轻拂,空气清新。花瓣如同天边的雪花,但雪花又有几层呢?明艳的花色仿佛能反射蜜蜂的翅膀,淡淡的香气透过蝉鸣传来。傍晚时分,人与明月相伴,树影在银屏上摇曳。指尖轻轻捏着花朵,宛如捏着美玉,听着画栏边高声鸣唱的黄莺。虽然花枝的美丽无法与花本身相提并论,但花的情意却是无比丰富的。

注释

  • 芳丛:芳香的植物丛生。
  • 簇簇:形容花丛繁茂。
  • 六花:指花瓣,形容花朵的形态。
  • 明艳:明亮而艳丽的颜色。
  • 疏影:稀疏的影子,常用来形容树影。
  • 指尖轻捻:形容轻柔的动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君阮,号清溪,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以小景抒发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水边的自然景象,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风入松》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日午后宁静时光的珍视。开篇“芳丛簇簇水滨生”,生动地描绘了水边繁茂的花草,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勾起午风清”则通过午风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

“六花大似天边雪”,诗人用雪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花瓣的洁白和丰盈,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而“明艳射回蜂翅”,不仅表现了花的色彩之美,还暗示了生命的活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的美丽,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道是花枝比得,不成花也多情”,则是对花与人的一种哲思,花虽美,但心灵的情感更为珍贵。诗人在笔端流淌出的,恰恰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丛簇簇水滨生:描绘水边盛开的花草,展现自然的生机。
  2. 勾起午风清:午后的微风带来清新的气息,营造宁静的氛围。
  3. 六花大似天边雪:花瓣如雪般白皙,形成视觉对比。
  4. 又几时雪有三层:暗示花瓣的层次美,表现出诗人对花的细致观察。
  5. 明艳射回蜂翅:花的颜色明亮,反射出蜜蜂的翅膀,表现生命的活力。
  6. 净香薰透蝉声:花香弥漫,和蝉鸣交织在一起,渲染出夏日的气息。
  7. 晚檐人共月同行:傍晚时分,人与月相伴,体现宁静和谐的意境。
  8. 疏影动银屏:树影在月光下摇曳,增添了诗的细腻感。
  9. 指尖轻捻都如玉:轻柔的动作,形容花的珍贵。
  10. 听画栏高啭流莺:听到黄莺的歌声,增加了动感。
  11. 道是花枝比得:花的枝条虽美,但却比不上内心情感的深邃。
  12. 不成花也多情:即使花没有完全开放,情感依然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六花大似天边雪”,用雪比喻花瓣的白皙。
  • 拟人:如“疏影动银屏”,赋予影子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流畅,字句对称,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内心的情感丰富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丛:象征生命的繁茂与美好。
  • :常用来象征纯洁与美丽。
  • :象征爱情、情感的绽放。
  • :象征宁静、孤独和思考。
  • 蝉声:代表夏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花大似天边雪”用什么比喻?

    • A. 花瓣的颜色
    • B. 雪的纯净
    • C. 自然的生机
    • D. 生活的丰富
  2. “晚檐人共月同行”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热闹的场景
    • B. 宁静的夜晚
    • C. 繁忙的白天
    • D. 忧伤的情感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风入松》更多地关注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夜抒发乡愁。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前者清新明丽,后者深沉悠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