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时间: 2025-01-06 11:45:18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

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

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

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

何曾为细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阵子
晏殊 〔宋代〕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
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
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
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
何曾为细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两种美好的东西:海上的蟠桃容易成熟,而人间的月亮总是圆满。然而,唯有那分钗和分钿的情侣,离别的次数总是多,见面的机会却很难。这样的情感,不禁让人想问天命。蜡烛燃烧到天明,泪水滴落;熏香的炉子整天冒着烟雾。心中满是凄凉与绝望的情绪,虽然说那秦筝还有余音,但又何曾能细细传达这种痛苦的感受。

注释:

  • 蟠桃:传说中的神仙果,象征美好和幸福。
  • 擘钗分钿:指的是情侣间的分离,擘钗是分开发钗,分钿是分开配件,象征着分离与割舍。
  • 蜡烛到明:蜡烛燃尽到天亮,象征着漫长的等待和孤独。
  • 熏炉:香炉,象征着思念的气氛。
  • 秦筝:古琴,暗示音乐的凄凉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字同叔,号幼安,北宋时期的词人、政治家。他于北宋仁宗时期享有盛名,擅长词作,风格典雅、清新。晏殊的词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常用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破阵子》是晏殊在生活中经历了多次离别后,感受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无奈而写成的作品。词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分离的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破阵子》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开篇通过“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来引入主题,蟠桃与明月象征着人间的美好与圆满,然而这种美好却因离别而显得格外渺小和无奈。接着,词人通过擘钗分钿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恋人间的分离,虽有情感的深厚,但现实的无情却让相聚变得艰难。

接下来的“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则更深刻地描绘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蜡烛的泪水与熏烟交织出一种抑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等待和无奈的思念。最后一句“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则表达了词人对音乐的感慨,尽管秦筝仍在,但音韵中已无情感的传达,反映了内心的绝望与凄凉。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结合个人情感的抒发,形成了悲伤而又美丽的情感氛围。情感的细腻与意象的丰富,使得这首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描绘一种理想与美好的境界。
  2. 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表现爱情中的无奈与离别之苦。
  3. 此情须问天:对命运的无奈感叹,表达对天命的质问。
  4.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通过蜡烛的泪水与熏香的烟雾,象征着孤独的等待与思念。
  5. 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最终表达了绝望的情感,即使有音乐的陪伴,内心的空虚依然无以填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的泪水比作思念的眼泪,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擘钗分钿”与“离别常多”,形成工整的对仗,使词句更有韵律感。
  • 拟人:让蜡烛“垂泪”,使无生命的物体充满了情感。

主题思想:

《破阵子》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反映了人间美好与无奈的对立,表现出对离别的深切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蟠桃:象征着美好与幸福。
  • 明月:代表圆满与团圆。
  • 蜡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漫长。
  • 熏炉:代表着思念的气氛。
  • 秦筝:传达音乐的凄凉与情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美好
    • C. 忧伤
  2. 填空题:蜡烛的泪水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秦筝”表达了音乐的欢快。(对/错)

答案:

  1. B
  2.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探讨了人生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晏殊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晏殊更侧重于对离别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对情感的思索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晏殊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