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远水生光》
时间: 2025-01-14 03:28:4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金菊对芙蓉·远水生光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
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
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族芙蓉。
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
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
此时方称情怀,尽拚一饮千钟。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水面映出光辉,远山显得苍翠,晴天的烟雾深深锁住了梧桐树。
正是细雨中的玉露,轻柔的金风吹拂。
在东篱下的菊花吐露出黄花,映衬着水边的几株芙蓉。
重阳佳节的美好,真让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致,酒香四溢,花香浓郁。
追忆起这些景物无尽无穷,感叹年轻时的胸怀,真是英雄的气概。
拿着黄英和红萼,何物能够与之相比?
除非佩戴黄金印,身边围绕红颜知己。
此时才算得上情怀,尽情畅饮千钟美酒。
注释:
- 霁烟:雨后晴天的烟雾。
- 零瀼:细雨。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东篱菊是陶渊明的意象。
- 重阳:指重阳节,时值秋季,常与菊花相关。
- 胸襟:心怀、气度。
- 英雄:指有作为的人,强调气概和抱负。
典故解析:
- 东篱菊: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其词风豪放,情感激昂,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重阳节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此时正值秋季,菊花盛开,具有浓厚的节日氛围。
诗歌鉴赏:
《金菊对芙蓉·远水生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美景与节日的氛围。开头的“远水生光,遥山耸翠”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接下来的描写则细腻入微,展现了菊花和芙蓉的对比,二者各具风韵,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繁华。重阳佳节的设定更为全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息,诗人以酒会友,畅谈情怀,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在情感层面,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与节日的美,更是在感慨年轻时的豪情与壮志。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结合,展现出一种英雄气概和对生活的追求。整首词在豪放中带有一丝忧伤,折射出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远处的水面闪耀着光辉,与高耸的远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霁烟深锁梧桐:晴后的烟雾笼罩着梧桐树,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细雨如玉露般轻柔,秋风轻拂,传递出清新自然的感觉。
- 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族芙蓉:东篱下的菊花开得正好,映衬着水边的芙蓉,表现出秋日的生机与美丽。
- 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重阳节的美好,景色令人陶醉,酒香与花香交融,渲染了节日的氛围。
- 追念景物无穷:对这些景物的回忆是无尽的,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缅怀。
- 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感叹年轻时的抱负与气概,英雄豪情难以忘怀。
- 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黄英和红萼的美丽,令人难以忘怀,强调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 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只有佩戴黄金印,身边才有红颜知己,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此时方称情怀,尽拚一饮千钟:在这样的时刻,尽情畅饮,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水生光”比喻水面在阳光下的辉煌。
- 拟人:如“霁烟深锁”,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族芙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日美景的赞美、对重阳节的欢庆以及对过去豪情的追忆。通过细致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蕴含着浓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重阳节相关联。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柔情,表现出女性的优雅。
- 酒:象征着欢聚与豪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文化内涵:
菊花与重阳节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长寿与吉祥的重视;而芙蓉则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辛弃疾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遥山耸翠”描绘的是?
- A. 远处的水面
- B. 高耸的山峰
- C. 低矮的草地
- D. 美丽的花园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和往昔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对比:
- 辛弃疾多表现豪放激昂,李清照则更倾向于细腻柔情。
- 两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反映出各自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