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女》

时间: 2025-01-01 14:13:33

粉泪一行行。

啼破晓来妆。

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

拟待不思量。

怎奈向、目下凄惶。

假饶来后,教人见了,却去何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儿女
——黄庭坚

粉泪一行行。
啼破晓来妆。
懒系酥胸罗带,
羞见绣鸳鸯。
拟待不思量。
怎奈向目下凄惶。
假饶来后,
教人见了,却去何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忧愁和矛盾。她的泪水如行行泪痕,清晨哭泣时妆容被泪水打湿,懒得系上轻薄的衣带,羞于让人看到自己身上的绣鸳鸯。她原本想不去思念,但却无法掩盖眼前的凄凉。即便后来有所安慰,旁人见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 粉泪:形容女子的泪水如粉一般,细腻而美丽。
  • 啼破晓来妆:清晨哭泣,妆容被泪水破坏。
  • 懒系酥胸罗带:懒得系上轻柔的衣带,暗示心情低落。
  • 羞见绣鸳鸯:不愿让人看到身上绣有鸳鸯的衣裳,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羞涩。
  • 拟待不思量:本想不去思念,但无法做到。
  • 向目下凄惶:眼前情景凄凉,心中惶恐。
  • 假饶来后:即便未来有所安慰。
  • 教人见了,却去何妨:旁人看到又有什么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属于“苏黄”派。黄庭坚的诗风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黄庭坚的中年时期,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个人情感作为抒发,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与社会压力下的矛盾心理。

诗歌鉴赏:

《好儿女》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复杂心境。诗的开头,"粉泪一行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因情而泣的情景,给人一种怜惜之感。"啼破晓来妆"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悲伤的深入,清晨的啼哭与妆容的破坏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愈加浓烈。接下来的几句,运用“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她心中虽有美好期待,但现实却让她感到羞愧与困惑。

在情感的纠葛中,“拟待不思量,怎奈向目下凄惶”展示了她内心的挣扎。她希望放下思念,但现实的凄凉令她无法释怀。最后两句“假饶来后,教人见了,却去何妨”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无奈叹息,暗示即便未来有所安慰,但面对此刻的痛苦,旁人眼光又能如何?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悲伤的细腻描写,也有对未来的淡淡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人性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粉泪一行行”:使用“粉泪”形容女子的泪水,视觉上柔美,情感上悲伤,暗示她的脆弱与敏感。
  2. “啼破晓来妆”:清晨的哭泣使妆容失去光彩,表现出她对情感的沉浸与无力。
  3. “懒系酥胸罗带”:心情低落,不愿打理自己,反映出对生活的无所谓。
  4. “羞见绣鸳鸯”:身上的绣鸳鸯象征爱情,而羞见则表明她对爱情的复杂感受。
  5. “拟待不思量”:表达了她试图放下思念的愿望。
  6. “怎奈向目下凄惶”:现实的凄惨让她难以释怀。
  7. “假饶来后”:即使未来有所安慰。
  8. “教人见了,却去何妨”:对外界评价的不在乎,体现出内心的无奈与放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粉泪”,增加了情感的细腻和美感。
  • 对仗:如“懒系”与“羞见”,形成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情感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揭示了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内心情感时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粉泪:象征女子的柔弱与脆感,暗示情感的细腻。
  2. 罗带:轻薄的衣带,象征爱情的脆弱与无奈。
  3. 鸳鸯:代表爱情与美好愿景,体现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4. 凄惶:内心的恐慌与不安,显示出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粉泪”指的是: a. 美丽的眼泪
    b. 伤心的眼泪
    c. 快乐的眼泪

  2. “懒系酥胸罗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所谓
    c. 对爱情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绣鸳鸯”象征: a. 家庭幸福
    b. 理想爱情
    c. 个人成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在爱情中的忧愁,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婉约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且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