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画马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御与马相得,维予止作,万里不日而复。士志於学,则亦无息,以师友为辔策,及其至焉维尔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马的默契,骑马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是在创作,纵使千里也能在日内返回。志向于学的士人,也是要不断努力,依靠师友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
注释:
- 御:指驾驭,控制马匹。
- 相得:相互契合,彼此配合。
- 维予止作:我在此作画,意指创作。
- 士志於学:有志于学的士人。
- 辔策:马的缰绳和鞍具,借指师友的帮助。
典故解析:
该诗提及的“士志於学”反映了古代士人重视学习、追求进步的精神,而“以师友为辔策”则强调了在学习道路上,师友的引导和支持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的创作生涯中,表达了他对学习以及与友共进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和思考。
诗歌鉴赏:
《画马赞》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感的诗,黄庭坚在诗中通过对马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的“御与马相得”不仅指骑马的愉悦,更象征着艺术创作时的心灵契合与自然融汇。在这短短的诗句中,诗人将马与学问联系在一起,表明了学者在追求知识时,也需要驾驭与控制自己,避免迷失方向。
诗中的“士志於学”更是点明了学习的艰辛与重要,强调了通过师友的帮助来提升自己的必要性。这种师友关系,如同骑马时的辔策,既是支持,也是引导。黄庭坚的这首诗,既有对马的赞美,也有对学术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御与马相得:强调骑马的乐趣与人与马的和谐关系。
- 维予止作:表达诗人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
- 万里不日而复:即使远行,也能在短时间内回来,展示了时间的灵活性。
- 士志於学:士人应有学习的志向。
- 则亦无息: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的,不能停止。
- 以师友为辔策:学习时要依靠老师和朋友的帮助。
- 及其至焉维尔力:达到目标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师友的支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学习比喻为骑马,强调其过程中的辛苦与乐趣。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师友关系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与马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和人生追求的深刻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自由、力量,也代表了艺术创作中的灵动与激情。
- 士:象征有志之士,代表追求理想与知识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御与马相得”是什么意思?
- A. 与马无关
- B. 齐心协力
- C. 彼此不合
- D. 马不听话
- 答案:B
-
“士志於学”强调了什么?
- A. 学习是无用的
- B. 学习需要志向
- C. 学习不需要努力
- D. 学习只靠天分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画马赞》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两者均强调了人生的追求与努力,但黄庭坚更侧重于艺术创作的过程,而王安石则更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