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显刘公挽诗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0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忠显刘公挽诗 其一 作者:张嵲 〔宋代〕
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 义如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白话文翻译
自从与异域国家交换玉帛,一见寒冷的盟约便心生隐忧。 在乱世中正担心邻国的困难,朝廷中谁会听取转移薪柴的谋略。 他的义气如同杞殖一样忠诚壮烈,见识如同申胥一样不怨天尤人。 松柏在九原路上萧萧作响,他的高名常与溪流共存。
注释
- 玉帛交殊域:指与异域国家交换珍贵的礼物,象征外交关系。
- 寒盟:指冷淡或不稳固的盟约。
- 乱相方虞:在乱世中正担心。
- 庙堂:指朝廷。
- 徙薪谋:转移薪柴的谋略,比喻预防危机的策略。
- 杞殖:春秋时期杞国的忠臣,以忠诚著称。
- 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以智勇双全著称。
- 九原路:指墓地,古代墓地多植松柏。
- 高名常共建溪流:指他的名声与溪流一样长久流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时事的作品。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悼念刘忠显而作。刘忠显是南宋时期的忠臣,因忠诚而得名。诗中通过对刘忠显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忠显的赞美,展现了忠臣的形象和对时局的深刻忧虑。首联以“玉帛交殊域”和“寒盟”为背景,暗示了外交关系的脆弱和国家的隐忧。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杞殖和申胥的比喻,强调了刘忠显的忠诚和智慧。尾联以松柏和溪流为意象,象征刘忠显的高名和精神的长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
- 通过“玉帛交殊域”和“寒盟”的对比,表达了外交关系的脆弱和国家的隐忧。
-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
- 在乱世中担心邻国的困难,朝廷中却无人听取预防危机的策略。
-
义如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 刘忠显的义气如同杞殖一样忠诚壮烈,见识如同申胥一样不怨天尤人。
-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 松柏在墓地中萧萧作响,刘忠显的高名与溪流一样长久流传。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杞殖和申胥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刘忠显的忠诚和智慧。
- 象征:松柏和溪流象征刘忠显的高名和精神的长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刘忠显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忠臣形象的塑造,强调了忠诚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帛:象征外交关系。
- 寒盟:象征冷淡或不稳固的盟约。
- 松柏:象征忠诚和长存。
- 溪流:象征名声的长久流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帛交殊域”指的是什么?
- A. 与异域国家交换珍贵的礼物
- B. 与异域国家签订盟约
- C. 与异域国家进行战争
- D. 与异域国家进行贸易
-
诗中“寒盟”的含义是什么?
- A. 冷淡的盟约
- B. 稳固的盟约
- C. 长期的盟约
- D. 短期的盟约
-
诗中“杞殖”和“申胥”分别指的是谁?
- A. 春秋时期的忠臣和智勇双全的大夫
- B. 春秋时期的智勇双全的大夫和忠臣
- C. 战国时期的忠臣和智勇双全的大夫
- D. 战国时期的智勇双全的大夫和忠臣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 《滕王阁序》(王勃):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与《忠显刘公挽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思考,后者更侧重于对忠臣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
- 《宋诗纪事》(厉鹗)
- 《宋代文学史》(程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