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晚出郡效 张嵲 〔宋代〕
暝色生平野,乔林动远风。 虫鸣古道迥,月白戍楼空。 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 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广阔的原野上笼罩着一层暮色,高大的树木在远风中摇曳。 古老的道上虫鸣声声,月光洒在空无一人的戍楼上。 岁月的悲欢离合各不相同,但山川河流自古至今却始终如一。 在荒凉的城池中,看到凋零的景象,不禁感到人生的困顿和悲伤。
注释:
- 暝色:暮色,傍晚的天色。
- 乔林:高大的树木。
- 迥:远。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摇落:凋零,指植物的叶子脱落。
- 泣途穷:因困顿而悲泣,比喻人生的困顿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任职期间,对秋日傍晚景色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一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顿和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暝色生平野,乔林动远风”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辽阔,而“虫鸣古道迥,月白戍楼空”则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孤寂。后两句“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对比了人生的多变与自然的恒常,最后“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则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困顿和无奈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暝色生平野”:描绘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广阔的原野上笼罩着一层暮色。
- “乔林动远风”:高大的树木在远风中摇曳,增添了傍晚的宁静与辽阔。
- “虫鸣古道迥”:古老的道上虫鸣声声,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孤寂。
- “月白戍楼空”:月光洒在空无一人的戍楼上,营造出一种空旷和孤寂的氛围。
- “岁月悲欢异”:表达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各不相同。
- “山川今古同”:但山川河流自古至今却始终如一,对比了人生的多变与自然的恒常。
- “荒城见摇落”:在荒凉的城池中,看到凋零的景象。
- “未免泣途穷”:不禁感到人生的困顿和悲伤,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困顿和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通过对比人生的多变与自然的恒常,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 拟人:“乔林动远风”中“动”字赋予了树木以生命力,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暝色生平野,乔林动远风”和“虫鸣古道迥,月白戍楼空”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的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而又深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顿和无奈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暝色:象征着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辽阔。
- 乔林:象征着高大的生命力和自然的恒常。
- 虫鸣:象征着凄凉和孤寂。
- 月白:象征着空旷和孤寂。
- 荒城:象征着人生的困顿和无奈。
- 摇落:象征着凋零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暝色生平野”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色?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C
-
“乔林动远风”中的“动”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
诗中“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人生的多变与自然的恒常 B. 人生的悲欢离合 C. 自然的恒常 D. 人生的困顿和无奈 答案:A
-
“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中的“泣途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的《秋日晚出郡效》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张嵲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张嵲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