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荒鸡 张嵲 〔宋代〕
但可摧颓悲失旦,不应风雨误司晨。 书生久已垂华发,岂是当年起舞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诗中,“摧颓悲失旦”意味着因衰败而悲伤,错过了黎明;“不应风雨误司晨”则是不应让风雨阻碍了报晓的职责。后两句“书生久已垂华发,岂是当年起舞人”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年老色衰,不再是当年那个充满活力的自己的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摧颓:衰败,颓废。
- 失旦:错过黎明,比喻失去机会或希望。
- 司晨:报晓,指鸡的职责。
- 华发:白发,指年老。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起舞人”可能暗指年轻时的活力和激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文潜,号南湖,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创作于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面对自己衰老的身体和不再年轻的心态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首句“但可摧颓悲失旦”以“摧颓”形容自己的衰败状态,而“悲失旦”则暗示了错过重要时刻的遗憾。次句“不应风雨误司晨”用“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不应误司晨”则强调了即使环境艰难,也应坚守职责。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身老去的无奈,用“垂华发”形象地描绘了衰老的容颜,而“岂是当年起舞人”则强烈对比了过去的活力与现在的衰弱,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摧颓”和“悲失旦”表达了诗人的衰败和对错过机会的悲伤。
- 次句用“风雨”和“不应误司晨”强调了即使在困难中也要坚守职责。
- 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老去的无奈,通过“垂华发”和“岂是当年起舞人”对比了过去与现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
- 对比:通过“垂华发”和“岂是当年起舞人”对比了过去与现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摧颓:衰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衰弱状态。
- 风雨:困难的意象,比喻生活中的挑战。
- 垂华发:衰老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老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摧颓”是什么意思? A. 衰败 B. 振奋 C. 平静 D. 喜悦
- “不应风雨误司晨”中的“司晨”指的是什么? A. 报晓 B. 夜晚 C. 早晨 D. 中午
- 诗中的“垂华发”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健康 D. 活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接受。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嵲的《闻荒鸡》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感慨,但张嵲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衰败和无奈,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接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嵲的诗歌创作。